第三百二十七章 潜移默化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司马光的上书,送到赵煦手中。
赵煦看完就叹息一声:“咱们这个司马相公啊……”
司马光的脾气,赵煦是清楚的。
与那位在江宁的拗相公,几乎相差无几。
一样的倔强,一样的臭脾气,也一样的执拗。
已经认定的事情,那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赵煦也从未指望过能改变司马光的想法——哪怕在现代那样的社会,也有大批老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可改变。
和这样的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因为他们的世界观已经固定。
要么顺着他们,要么干脆不理。
偏偏赵煦不能不理司马光,因为他觊觎着司马光的政治遗产。
于是,赵煦只能叹息一声,大义凛然的说道:“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这是我必须承担的罪!”
便手批了司马光的上书:公,社稷之臣,国家股肱,皇考所遗之大臣,且当将息自身,勿因小事而烦……
委婉的拒绝了司马光请求陛见的要求。
同时,继续遣御医诊治。
更口谕司马康:卿父,社稷之臣也!医嘱不得劳神,何故惊动卿父?
同时,下诏罚王觌铜三十斤,加磨勘三年,以儆效尤。
理由也很简单——司马公,国家股肱,何故以小事惊扰?
司马光却是不依不饶,在第二天继续上书,请求陛见独对,并给王觌求情,说他是——心怀天下之正人,乞陛下宽宥。
赵煦得书,依旧不许司马光入对。
但给了司马光面子,将王觌的惩处中的罚铜减少到十斤,其磨勘减为一年。
在这样的拉锯中,章衡率领的户部,上呈了御龙第一将今年移防邕州的预算。
五千人移防,因皆禁军上军,人月奉一千,十二个月就是六千万钱,约合八万贯。
此外春、夏两季赐衣的衣料布帛,特支、食盐等常规供给,每人每年列支三十贯,五千人就是一万五千贯。
十指挥有四个骑兵指挥,考虑到长途转运马匹,既不经济也容易造成马匹死亡。
所以,特别列出买马钱,让广西有司,从大理等地买滇马。
滇马一匹以五十贯为算,四個骑兵指挥,按照每人两匹算,一共四千匹马需列支二十万贯。
兵甲器械保养及其草料等开支,以五百贯一月,一年六千贯。
户部按照赵煦旨意,还加了移防费,月给一千文,但需要回京才能给付,这就又是八千贯。
这样,御龙第一将,移防邕州,一年所需的总开支是三十万九千贯。
其中二十万贯,为买马费用。
扣掉买马费用,实际军费大约十万九千贯。
当然,这仅仅是御龙第一将本身的维持费用。
一旦开战,就不是这么点钱了。
孙子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焉!
但那还是春秋时代的笼统之说。
在大宋,打仗可是很花钱的。
特别是在京禁军们,想让他们卖命,就得赏赐给足!
虽然不至于射一箭,就得给一箭的赏钱。
可丘八们,确实是只认钱的。
给多少钱,就出多少力,这一点,是自五代以来的传统。
毕竟,禁军一个月也就一千文俸钱,算上春夏四季发的衣料、食盐、酱菜、特支、节庆赏赐,平摊下来一个月也就两三贯。
这么点钱,谁给你卖命?
所以,自熙宁以来,大宋军费猛增,每年都在四千万贯上下!
而大宋岁入,不过六千万贯多一点。
军费开支,占了财政收入的六成!
这还是熙宁变法后,国家收入大增的结果!
也就难怪旧党士大夫们怨声载道,痛斥穷兵黩武了。
所以,赵煦知道,必须要有利可图。
不能再做赔本买卖了!
打仗,必须以赚钱为目的!
只要能打赢,同时能赚钱,那么就可以平息士大夫们的不满了。
将章衡的预算文书看完,赵煦命令将之誊抄,送都堂各位宰执。
同时也送去两宫处。
两宫看完后,对兴师南方,终于再无意见——这么点钱,毛毛雨而已。
哪怕再乘以十,也只是小钱。
若真的只需几十万贯,就能打服交趾,给自己出口气。
那就实在是太划算了!
于是,欣然允准了章衡的预算,命有司准备钱帛。
……
章衡做的预算表,送到章惇手里的时候。
章惇已经完全收拾好了行囊,也得了旨意,明日陛辞离京。
章惇看着手中的预算书上,那些用表格罗列的支出项目。
一切清晰且自然,毫无停滞,几乎一目了然。
“子平确有治世的才干!”章惇感慨着。
将要随他一起南下,前往广西的第四子章援,在旁边低声道:“叔父曾和儿说过,此预算书在制作时,得到过宫中授意……”
“嗯?”章惇自然也有听说过一些传闻。
据说,官家常常以手诏、内降的方法,直接指挥军器监、专一制造军器局以及东西染院、绫锦院的事情。
根据传说——天子手诏,常有奇文怪字,世俗不解。
而在崇政殿、紫宸殿等地收藏的沈括制作的沙盘上,也常常能看到类似数字、符号。
据称——皆古籍所载西域文字、符号,官家善其简,特用之。
而宰执们,现在都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些最初看着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将之开始用于日常办公,其奏疏文字也时常可以看到相关数字、符号。
近来,苏颂那边也有传说流传——天子授苏公西域符号,以为计算之用,苏公用之,大赞其简,乃以之为算术之道。
于是,苏颂在开封府府学之旁,建立了一个——算学。
招募汴京‘善算术之士’,允诺将来毕业后,考核合格‘奏请天子,请依伎术官官阶,授给官职’。
同时这个算学不收学费、束脩,只要考上就可以入读。
所以大批汴京寒苦人家的孩子纷纷报名,不过旬日,就得了三百余生。
苏颂将之分为‘成年’、‘少年’、‘孩童’三等,每等设斋,仿太学故事,立斋长,设教授。
据说蔡京也很重视这个算学,十余日里,就已经亲临算学数次,勉励学子。
还称,往后开封府招录吏员,要优先算学之士。
太学那边,并没有什么反应。
因为,本来太学之外,专设学校,培养刑名等课就是熙宁兴学的配套措施。
于是,太学诸生‘乐见其成’。
许多太学生甚至偶尔会抽空去算学游览一番,激励‘算学诸生’。
章惇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太学生是士大夫,是国家和天下未来的主人。
而算学、刑名等课毕业后,不过是吏员,属于杂流。
即使能入官,也受碍止法的限制。
除非发生奇迹,不然永沉选海!
太学生就不一样了,可以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升入三省两府。
自然,算学的学生们,在太学生眼中,属于他们将来的幕僚、下属。
他们那里是去勉励的?
分明就是去视察的!
想着这些事情,章惇看着手中的预算书,感慨道:“陛下才智,可谓天授!”
先是数字在小范围中传播,然后是符号,开始登堂入室,所谓的算术公式在算学和开封府内流传,接着进入了都堂六房。
现在又出了一个表格,用来罗列项目。
虽然那位官家总是说什么古籍或者皇考所授。
这些东西看着,似乎也确实和西域那边有关。
但,章惇知道,即使一切皆如那位官家所言。
但想要将这些东西,传播开来,并让人接受。
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而那位陛下,却在悄无声息之中做到了。
其行事风格,与先帝根本就是两个样子。
先帝急切,而当今则有着充分的耐心。
据说,就连狄咏面圣时,也被叮嘱过:戒骄戒躁,当缓缓图之,不可急功近利!
如今再看这预算书。
确实是那位陛下的风格!
慢慢来,徐徐图之,步步为营。
合上预算书,章惇就对章援道:“广西炎热瘴暑,汝可要想好了!“
章援拜道:“大人,儿早已经想好了!”
“士大夫,当博闻广识,增长见闻,才能真正成长!”
十六岁的少年,在章惇面前昂首挺胸。
章惇看着,有些恍惚。
章援的性格、文字还有为人,都不太像他。反而像是苏子瞻!
其性格豪迈、跳脱,文字奔放,诗词华丽。
而且,时常在他面前,称赞苏子瞻,恨不能拜师苏轼门下。
上次苏轼入京的时候,章援就恳求他引荐。
但章惇什么人?什么性格?
想叫他去苏轼面前低头?那是不可能的!
可现在,看着章援的模样,章惇不免笑了起来。
他拍拍这个四子的肩膀,说道:“此番出镇广西,回京后,为父就替汝写信给苏子瞻!”
“拼着这张老脸不要,也要苏子瞻收汝为门生!”
这对章惇来说,是巨大的牺牲。
章援顿时欣喜若狂,连连拜谢:“多谢大人厚爱!”
苏公啊!
他只是想起那些诗词。
陡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于是,浑身都在起鸡皮疙瘩。
赵煦看完就叹息一声:“咱们这个司马相公啊……”
司马光的脾气,赵煦是清楚的。
与那位在江宁的拗相公,几乎相差无几。
一样的倔强,一样的臭脾气,也一样的执拗。
已经认定的事情,那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赵煦也从未指望过能改变司马光的想法——哪怕在现代那样的社会,也有大批老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可改变。
和这样的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因为他们的世界观已经固定。
要么顺着他们,要么干脆不理。
偏偏赵煦不能不理司马光,因为他觊觎着司马光的政治遗产。
于是,赵煦只能叹息一声,大义凛然的说道:“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这是我必须承担的罪!”
便手批了司马光的上书:公,社稷之臣,国家股肱,皇考所遗之大臣,且当将息自身,勿因小事而烦……
委婉的拒绝了司马光请求陛见的要求。
同时,继续遣御医诊治。
更口谕司马康:卿父,社稷之臣也!医嘱不得劳神,何故惊动卿父?
同时,下诏罚王觌铜三十斤,加磨勘三年,以儆效尤。
理由也很简单——司马公,国家股肱,何故以小事惊扰?
司马光却是不依不饶,在第二天继续上书,请求陛见独对,并给王觌求情,说他是——心怀天下之正人,乞陛下宽宥。
赵煦得书,依旧不许司马光入对。
但给了司马光面子,将王觌的惩处中的罚铜减少到十斤,其磨勘减为一年。
在这样的拉锯中,章衡率领的户部,上呈了御龙第一将今年移防邕州的预算。
五千人移防,因皆禁军上军,人月奉一千,十二个月就是六千万钱,约合八万贯。
此外春、夏两季赐衣的衣料布帛,特支、食盐等常规供给,每人每年列支三十贯,五千人就是一万五千贯。
十指挥有四个骑兵指挥,考虑到长途转运马匹,既不经济也容易造成马匹死亡。
所以,特别列出买马钱,让广西有司,从大理等地买滇马。
滇马一匹以五十贯为算,四個骑兵指挥,按照每人两匹算,一共四千匹马需列支二十万贯。
兵甲器械保养及其草料等开支,以五百贯一月,一年六千贯。
户部按照赵煦旨意,还加了移防费,月给一千文,但需要回京才能给付,这就又是八千贯。
这样,御龙第一将,移防邕州,一年所需的总开支是三十万九千贯。
其中二十万贯,为买马费用。
扣掉买马费用,实际军费大约十万九千贯。
当然,这仅仅是御龙第一将本身的维持费用。
一旦开战,就不是这么点钱了。
孙子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焉!
但那还是春秋时代的笼统之说。
在大宋,打仗可是很花钱的。
特别是在京禁军们,想让他们卖命,就得赏赐给足!
虽然不至于射一箭,就得给一箭的赏钱。
可丘八们,确实是只认钱的。
给多少钱,就出多少力,这一点,是自五代以来的传统。
毕竟,禁军一个月也就一千文俸钱,算上春夏四季发的衣料、食盐、酱菜、特支、节庆赏赐,平摊下来一个月也就两三贯。
这么点钱,谁给你卖命?
所以,自熙宁以来,大宋军费猛增,每年都在四千万贯上下!
而大宋岁入,不过六千万贯多一点。
军费开支,占了财政收入的六成!
这还是熙宁变法后,国家收入大增的结果!
也就难怪旧党士大夫们怨声载道,痛斥穷兵黩武了。
所以,赵煦知道,必须要有利可图。
不能再做赔本买卖了!
打仗,必须以赚钱为目的!
只要能打赢,同时能赚钱,那么就可以平息士大夫们的不满了。
将章衡的预算文书看完,赵煦命令将之誊抄,送都堂各位宰执。
同时也送去两宫处。
两宫看完后,对兴师南方,终于再无意见——这么点钱,毛毛雨而已。
哪怕再乘以十,也只是小钱。
若真的只需几十万贯,就能打服交趾,给自己出口气。
那就实在是太划算了!
于是,欣然允准了章衡的预算,命有司准备钱帛。
……
章衡做的预算表,送到章惇手里的时候。
章惇已经完全收拾好了行囊,也得了旨意,明日陛辞离京。
章惇看着手中的预算书上,那些用表格罗列的支出项目。
一切清晰且自然,毫无停滞,几乎一目了然。
“子平确有治世的才干!”章惇感慨着。
将要随他一起南下,前往广西的第四子章援,在旁边低声道:“叔父曾和儿说过,此预算书在制作时,得到过宫中授意……”
“嗯?”章惇自然也有听说过一些传闻。
据说,官家常常以手诏、内降的方法,直接指挥军器监、专一制造军器局以及东西染院、绫锦院的事情。
根据传说——天子手诏,常有奇文怪字,世俗不解。
而在崇政殿、紫宸殿等地收藏的沈括制作的沙盘上,也常常能看到类似数字、符号。
据称——皆古籍所载西域文字、符号,官家善其简,特用之。
而宰执们,现在都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些最初看着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将之开始用于日常办公,其奏疏文字也时常可以看到相关数字、符号。
近来,苏颂那边也有传说流传——天子授苏公西域符号,以为计算之用,苏公用之,大赞其简,乃以之为算术之道。
于是,苏颂在开封府府学之旁,建立了一个——算学。
招募汴京‘善算术之士’,允诺将来毕业后,考核合格‘奏请天子,请依伎术官官阶,授给官职’。
同时这个算学不收学费、束脩,只要考上就可以入读。
所以大批汴京寒苦人家的孩子纷纷报名,不过旬日,就得了三百余生。
苏颂将之分为‘成年’、‘少年’、‘孩童’三等,每等设斋,仿太学故事,立斋长,设教授。
据说蔡京也很重视这个算学,十余日里,就已经亲临算学数次,勉励学子。
还称,往后开封府招录吏员,要优先算学之士。
太学那边,并没有什么反应。
因为,本来太学之外,专设学校,培养刑名等课就是熙宁兴学的配套措施。
于是,太学诸生‘乐见其成’。
许多太学生甚至偶尔会抽空去算学游览一番,激励‘算学诸生’。
章惇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太学生是士大夫,是国家和天下未来的主人。
而算学、刑名等课毕业后,不过是吏员,属于杂流。
即使能入官,也受碍止法的限制。
除非发生奇迹,不然永沉选海!
太学生就不一样了,可以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升入三省两府。
自然,算学的学生们,在太学生眼中,属于他们将来的幕僚、下属。
他们那里是去勉励的?
分明就是去视察的!
想着这些事情,章惇看着手中的预算书,感慨道:“陛下才智,可谓天授!”
先是数字在小范围中传播,然后是符号,开始登堂入室,所谓的算术公式在算学和开封府内流传,接着进入了都堂六房。
现在又出了一个表格,用来罗列项目。
虽然那位官家总是说什么古籍或者皇考所授。
这些东西看着,似乎也确实和西域那边有关。
但,章惇知道,即使一切皆如那位官家所言。
但想要将这些东西,传播开来,并让人接受。
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而那位陛下,却在悄无声息之中做到了。
其行事风格,与先帝根本就是两个样子。
先帝急切,而当今则有着充分的耐心。
据说,就连狄咏面圣时,也被叮嘱过:戒骄戒躁,当缓缓图之,不可急功近利!
如今再看这预算书。
确实是那位陛下的风格!
慢慢来,徐徐图之,步步为营。
合上预算书,章惇就对章援道:“广西炎热瘴暑,汝可要想好了!“
章援拜道:“大人,儿早已经想好了!”
“士大夫,当博闻广识,增长见闻,才能真正成长!”
十六岁的少年,在章惇面前昂首挺胸。
章惇看着,有些恍惚。
章援的性格、文字还有为人,都不太像他。反而像是苏子瞻!
其性格豪迈、跳脱,文字奔放,诗词华丽。
而且,时常在他面前,称赞苏子瞻,恨不能拜师苏轼门下。
上次苏轼入京的时候,章援就恳求他引荐。
但章惇什么人?什么性格?
想叫他去苏轼面前低头?那是不可能的!
可现在,看着章援的模样,章惇不免笑了起来。
他拍拍这个四子的肩膀,说道:“此番出镇广西,回京后,为父就替汝写信给苏子瞻!”
“拼着这张老脸不要,也要苏子瞻收汝为门生!”
这对章惇来说,是巨大的牺牲。
章援顿时欣喜若狂,连连拜谢:“多谢大人厚爱!”
苏公啊!
他只是想起那些诗词。
陡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于是,浑身都在起鸡皮疙瘩。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0/338/5923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