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梁山 中篇 第十七章 拔刀(上)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提到这个扈成,高强倒也了然。年下刚从辽国归来的时候,这扈成在沧州柴进的庄子上接着了自己,那时就已经在为石秀办事:如今宋江上了梁山,山东许多事情不能平白抛荒了,想是石秀看中了扈成本身也算个精明强干的人才,又是山东本地出身,许多事情作起来方便,就将一些事情交给他打理,此等搜集情报事由也包括在内。
点了点头,高强将那文书展开,一看之下,果然与自己原先料想的大致不差。
那日宋江在清风山下遭了劫匪,被人捆了抬到清风山上,山寨大头领锦毛虎燕顺,素来仰慕宋江的义士名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高强参照着水浒传上的描写,煞费苦心为宋江营造的高大形象,在山东道上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凡绿林好汉,敬的是孝子义士,宋江又是出名的仗义疏财,拿着高强拨给的钱财四处挥霍,但有前来投奔的好汉,总是好吃好喝的款待,末了再送给盘缠,更指点若干生计路径,虽萍水相逢亦赤诚相待。
这些江湖好汉多半没什么文化,大字不知一个,但宋江以礼相待,更有沉甸甸的银钱送到面前,个个都是感动的热泪盈眶。他们去到江湖上时,倘若听到有人在耳边说到宋江,多半都是跳出来为宋江大唱赞歌,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加油添醋,闻者见有人证实,多半也都信以为真。
这等传言之事,经过几个人的口耳相传之后便会变得越来越离谱,好比宋江给了路边一人十两纹银,传到第十个人没准就变成了宋江路见不平救弱女。不但三百两银子为那女子赎身,更加独闯龙潭虎穴,打翻了某恶霸家数十个本领高强的教师云云。
这么一来二去,再加上石秀在江湖上布置的暗桩推波助澜,宋江地形象高大无比,仰慕者与日俱增。当时在山东河北等地,因为田地出产贫乏。无法应付官府的需索,多有啸聚山林的亡命之徒,此等人对朝廷失望,却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潜意识里都指望有一个救世主一样的人物出现,好让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其情绪与东南的那些摩尼教徒也差不了多少。宋江在这个时候以极高大、极完美(当然是按照绿林人地道德评价标准而言)地形象出现,恰好迎合了山东河北群盗这方面的需求,因此草莽中崇拜宋江的人着实不少。
这清风山的头领锦毛虎燕顺便是其中之一,当听到喽啰兵捉来的人自报家门,乃是郓城宋江时。水浒传上描写的那一幕立时重演,宋江阶下囚变座上客,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这么多。他本人倒不觉得有多刺激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和情节分毫不差。矮脚虎王英依旧是擒了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上山,被宋江劝说着放了。之后宋江下山到了清风寨花荣处,看花灯被刘高捉去,花荣来抢走。宋江半夜逃走不成被刘高二次捉住,镇三山黄信被刘高请来。计赚花荣。
结果花荣和宋江被押往青州州治途中,又被清风山的燕顺救了去,复将黄信杀败。那黄信是武官,走地快,一溜烟逃回清风寨去躲藏,关闭大门不出;那知寨刘高是个文官,被宋江等人拿住了,正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花荣亲手剜了这厮的心肝五脏。山寨里也晓得这次作的事情不小,州中兵马定然不能轻饶,正在那里准备应敌。
扈成是江湖上的消息,虽然有些也是来自清风山上地,毕竟没那么准确,书信中不曾说的这么详细,只说清风山寨出事,文武两个知寨为了宋江相斗,反了武知寨花荣,杀了文知寨刘高,本州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被困清风寨,进退不得,知府慕容彦达正不知如何是好云云。
高强对一部水浒甚是熟稔,这书信中有不明之处一概用自己所记得的书中情节补齐,等到一封书信看完,连后续内容都想好了:那知府慕容彦达治下出了这等大事,第一反应定然是剿灭,这就轮到青州兵马统制官霹雳火秦明出马,哪知秦明有勇无谋,中了花荣的计策,全军覆没在清风山下,嗣后又中了宋江地反间计,被知府慕容彦达认定已经投降山贼,最终无奈,只得也上了梁山。
水浒中的这一段,高强原先读时就颇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秦明一家大小因为宋江地计策,被知府慕容彦达给杀了,本该对这一伙山贼恨之入骨才对,怎么竟然愿意从贼?书中给出的理由,一个是天上星宿聚合,命里注定,二个是花荣把自己的妹子许配给秦明,也不知那花荣的妹子是何等样的一个绝世佳人,便能抵过了原本相濡以沫的一家亲人?真真岂有此理!
看如今的局面,这秦明未必已经出征,高强便动了心思,想要救上一救,要知秦明武功是高的,高强当日在汴梁买了些天竺乌兹精钢,要汤隆打造军器的时候,特地造了件狼牙棒,就是为他准备的。如今逢着这样机缘,怎好不去走一遭?
当下主意已定,将书信传给许贯忠和韩世忠两个看了,随道:“此事显然是因宋江而起,此人按石三郎的说法,该当已经上了梁山,怎么不在山上好自做事,来到青州地面搅风搅雨?此中定有缘故,我意前去走上一遭,与宋江见上一见,看看梁山情势究竟如何。”
许贯忠看罢书信,便即点头称善:“衙内此议确有必要,今我东瀛采买,杭州销货,刘公岛中转,若再有梁山作为集散之地,这一个大***就算画圆了,因此梁山之用,是争分夺秒,早一天便好一天。这宋江这么被咱们逼上了梁山,未必知道其任务的重要,是否用心尚在其次,他究竟打算如何夺取梁山之权,咱们要如何接应,都是模棱两可,衙内若能当面提点于他,便是万无一失。青州之行,宜速不宜缓!”
燕青与韩世忠也都赞同,四人便不多话,当即快马加鞭,下山往西而去。
点了点头,高强将那文书展开,一看之下,果然与自己原先料想的大致不差。
那日宋江在清风山下遭了劫匪,被人捆了抬到清风山上,山寨大头领锦毛虎燕顺,素来仰慕宋江的义士名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高强参照着水浒传上的描写,煞费苦心为宋江营造的高大形象,在山东道上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凡绿林好汉,敬的是孝子义士,宋江又是出名的仗义疏财,拿着高强拨给的钱财四处挥霍,但有前来投奔的好汉,总是好吃好喝的款待,末了再送给盘缠,更指点若干生计路径,虽萍水相逢亦赤诚相待。
这些江湖好汉多半没什么文化,大字不知一个,但宋江以礼相待,更有沉甸甸的银钱送到面前,个个都是感动的热泪盈眶。他们去到江湖上时,倘若听到有人在耳边说到宋江,多半都是跳出来为宋江大唱赞歌,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加油添醋,闻者见有人证实,多半也都信以为真。
这等传言之事,经过几个人的口耳相传之后便会变得越来越离谱,好比宋江给了路边一人十两纹银,传到第十个人没准就变成了宋江路见不平救弱女。不但三百两银子为那女子赎身,更加独闯龙潭虎穴,打翻了某恶霸家数十个本领高强的教师云云。
这么一来二去,再加上石秀在江湖上布置的暗桩推波助澜,宋江地形象高大无比,仰慕者与日俱增。当时在山东河北等地,因为田地出产贫乏。无法应付官府的需索,多有啸聚山林的亡命之徒,此等人对朝廷失望,却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潜意识里都指望有一个救世主一样的人物出现,好让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其情绪与东南的那些摩尼教徒也差不了多少。宋江在这个时候以极高大、极完美(当然是按照绿林人地道德评价标准而言)地形象出现,恰好迎合了山东河北群盗这方面的需求,因此草莽中崇拜宋江的人着实不少。
这清风山的头领锦毛虎燕顺便是其中之一,当听到喽啰兵捉来的人自报家门,乃是郓城宋江时。水浒传上描写的那一幕立时重演,宋江阶下囚变座上客,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这么多。他本人倒不觉得有多刺激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和情节分毫不差。矮脚虎王英依旧是擒了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上山,被宋江劝说着放了。之后宋江下山到了清风寨花荣处,看花灯被刘高捉去,花荣来抢走。宋江半夜逃走不成被刘高二次捉住,镇三山黄信被刘高请来。计赚花荣。
结果花荣和宋江被押往青州州治途中,又被清风山的燕顺救了去,复将黄信杀败。那黄信是武官,走地快,一溜烟逃回清风寨去躲藏,关闭大门不出;那知寨刘高是个文官,被宋江等人拿住了,正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花荣亲手剜了这厮的心肝五脏。山寨里也晓得这次作的事情不小,州中兵马定然不能轻饶,正在那里准备应敌。
扈成是江湖上的消息,虽然有些也是来自清风山上地,毕竟没那么准确,书信中不曾说的这么详细,只说清风山寨出事,文武两个知寨为了宋江相斗,反了武知寨花荣,杀了文知寨刘高,本州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被困清风寨,进退不得,知府慕容彦达正不知如何是好云云。
高强对一部水浒甚是熟稔,这书信中有不明之处一概用自己所记得的书中情节补齐,等到一封书信看完,连后续内容都想好了:那知府慕容彦达治下出了这等大事,第一反应定然是剿灭,这就轮到青州兵马统制官霹雳火秦明出马,哪知秦明有勇无谋,中了花荣的计策,全军覆没在清风山下,嗣后又中了宋江地反间计,被知府慕容彦达认定已经投降山贼,最终无奈,只得也上了梁山。
水浒中的这一段,高强原先读时就颇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秦明一家大小因为宋江地计策,被知府慕容彦达给杀了,本该对这一伙山贼恨之入骨才对,怎么竟然愿意从贼?书中给出的理由,一个是天上星宿聚合,命里注定,二个是花荣把自己的妹子许配给秦明,也不知那花荣的妹子是何等样的一个绝世佳人,便能抵过了原本相濡以沫的一家亲人?真真岂有此理!
看如今的局面,这秦明未必已经出征,高强便动了心思,想要救上一救,要知秦明武功是高的,高强当日在汴梁买了些天竺乌兹精钢,要汤隆打造军器的时候,特地造了件狼牙棒,就是为他准备的。如今逢着这样机缘,怎好不去走一遭?
当下主意已定,将书信传给许贯忠和韩世忠两个看了,随道:“此事显然是因宋江而起,此人按石三郎的说法,该当已经上了梁山,怎么不在山上好自做事,来到青州地面搅风搅雨?此中定有缘故,我意前去走上一遭,与宋江见上一见,看看梁山情势究竟如何。”
许贯忠看罢书信,便即点头称善:“衙内此议确有必要,今我东瀛采买,杭州销货,刘公岛中转,若再有梁山作为集散之地,这一个大***就算画圆了,因此梁山之用,是争分夺秒,早一天便好一天。这宋江这么被咱们逼上了梁山,未必知道其任务的重要,是否用心尚在其次,他究竟打算如何夺取梁山之权,咱们要如何接应,都是模棱两可,衙内若能当面提点于他,便是万无一失。青州之行,宜速不宜缓!”
燕青与韩世忠也都赞同,四人便不多话,当即快马加鞭,下山往西而去。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0/402/6874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