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孙启年科举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苏州城外码头,一身读书人打扮的孙启年踏上了早就等候在此地的一艘船,后头还有个书童跟着。
在船上,三个同样读书人打扮,年龄不一的人则是面带笑容等着他了。
孙启年刚上船,就道:“真是对不住,临走前家有琐事,小弟来晚了。”
对面居中一身锦衣打扮,年约三十的中年男子则是朗声道:“川宇兄言重了,我们也不过刚到,这前脚到,你后脚就来了,怎么算晚。”
“来来,这江边风大,我们进去说话!”
其他两人也是各自打着招呼。
随即,这四人就齐齐进入了船舱内,各自的书童、随从们自然是带着包裹等物到了后方的船舱。
等众人在船舱落座后,自然会下人奉上热茶,糕点等物,孙启年刚喝了杯热茶却听比边的锦衣男子带着一丝傲然道:“我已经和方大家那边说好了,我们将会和方大家同行前往金陵。”
这话一出,边上的一个身形略微矮小的年轻男子听罢,却是呼吸都有些急促了:“宋兄,前些时候在寒梅楼挂单的方大家?”
宋章台呵呵一笑:“正是!”
当即另外一人也是面露喜色道:“没想到,我们此番进京,竟然还能和方大家同行!”
“小弟之前早有听闻,方大家善琴更善诗词,昔日小弟前往京师秦淮的时候,亦曾想登门拜访,奈何囊中羞涩无缘一见!”
听着众人说起这方大家,孙启年却是没多大的兴趣。
不过一章台女罢了,他对这些没多大兴趣,连逢场作戏的心思都欠奉。
所以当三个好友兴致勃勃说着那什么方大家的时候,孙启年却已经看似发呆,实际上已经是开始思索着这一次的金陵会试了。
他出身于一个不高不低的家庭里,孙家有薄田数百亩,还有一家绸缎庄,一家车马行。
大富大贵说不上,但是也不愁吃喝。
他和很多读书人一样,自幼启蒙读书,年少时候就前往苏州的一家大书院读书,十九岁就考中了秀才。
不过在后续的乡试里连接失手,两科没中后,他都已经二十多岁了。
而参加了两次乡试也是真正让他明白了,在江南这地方想要考中举人,难度超级大。
江南这地方读书风气很浓郁,别说他这样的中等人家子弟了,就算是普通农家子弟,很多也会送子弟去启蒙读书,如果表现出了天分,那么也会咬牙支持。
这读书的人多了,参考科举的读书人自然也就多了,但是名额就这么点……所以竞争也就特别大。
孙启年自诩自己要是跑到其他省去参加乡试,那么妥妥就能考中,但是在江南……成功的希望却是非常渺茫。
然而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孙启年却是依旧希望能够通过科举博取一个更好的富贵的。
他也想当官,走上人生巅峰。
而去年楚贼杀到江南的时候,就是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楚贼攻克苏州后,没多久就发告示说准备召开科举,并且特地准许明时期的童生能直接参加院试,秀才能直接参加乡试。
犹豫了一番,尤其是和一群同窗们商量过后,一群同窗们都表示的非常悲观:短时间内明廷恐怕是打不回来了!
这以后想要读书科举当官,他们要么隐姓埋名逃到长江以北的明廷治下,再弄个假户籍之类的参加科举,要么是直接参加楚朝的科举。
然而他们都是在苏州有家有业的人,其他人不说,即便是孙启年他可不是单身狗一个,这上有两老,下有一子一女呢,而且还有一妻两妾。
此外孙启年还有两个兄弟,也有叔伯们。
这身后有着一大家子呢,哪能轻易逃离老家,然后跑到明廷控制区去参加科举当官啊。
反复考虑之后,最终他们几个月跑去参加江南省的乡试去了。
这一去,还别说,还真让他给考中了,而且是四个好友齐齐中举。
这主要是当初江南刚被大楚帝国拿下来,很多士子们还在观望,很多有实力的士子其实没参加这一轮匆匆忙忙的江南乡试。
而他们这几个本身实力也不算差,一番乡试下来,四个好友齐齐中举。
这不,中举后,就相约着一起前往金陵城参加会试了。
根据孙启年的预估,这一次金陵城的会试竞争应该也不会太大,毕竟就和之前的江南乡试一样,很多有实力的读书人新有顾虑,这稍微一犹豫,那么也就赶不上。
而只要江南这边的士子不大规模参加大楚帝国的会试,那么竞争就没那么高了。
至于其他省过来应考的士子,说实话,孙启年还没放在眼里
孙启年等四个人,坐船离开了码头后,又是在附近的码头上联系上了方大家随行一行人并邀请上船。
随即这艘船,沿着江南水网朝着金陵城而去。
途中,方大家自然少不了吹拉弹唱,和四位举人们一起作诗作词饮酒作乐。
孙启年虽然心中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但是总归是要合群的,所以也是陪着一起吃吃喝喝听曲。
还别说,这方大家的相貌身段都是极好的,弹琴功夫也不差,唱功也可以,样样都好,就是贵。
想要销魂一夜,得二十两银子呢。
这个是明码标价,概不打折,方大家身边的老妈妈直接收钱,不然别指望进房门!
而且想要让方大家同意留宿一夜,除了这给妈妈的钱,你还得额外给方大家一些银钱置办一些胭脂水粉衣裳吧,那也是十两银子起步的。
少了,你都不好意思给!
人家好歹也是名妓。
而且方大家之所以能和他们一起坐船,还是因为人家方大家听闻秦淮河解封后,准备回秦淮河重新开门营业。
只是路上也不太平,所以听闻四个楚朝的新科举人要去金陵城,这才过来搭船一起过去。
这要是换个时间,换个场合,你要邀请方大家坐船同游,那可是百两银子起步的。
什么,宋举人他们是四个人?
这价钱,还得再翻倍!
宋举人为了博美人一笑,连续办了两天宴席,而后给了那老妈妈银钱后,这才得以留宿一夜,前后花销都上百两银子了。
其他两个友人也是如此,各自花费不小销魂一夜。
孙启年本来对此是没什么兴趣的,但是他们四人乃是好友,另外三个都留宿过了,他孙启年要是不留宿一夜,岂不是显得很不合群?
最后,孙启年深叹了口气后就留宿在方大家的船舱里了。
这熟悉了后,四个人又凑了一笔大钱,邀请方大家同时为他们四人吹奏萧曲,萧声委婉忽高忽低,倒也悦耳!
如此走走停停,一路吃喝玩乐,日子过的倒也快,等他们的船沿着水网抵达金陵城的时候,那已经是二月八日去了。
抵达了金陵城外郭城里的秦淮河码头后,方大家辞别了宋、孙等人,和老妈子,侍女等人先行离去,说是要回去把原来的画舫整顿一番,折日重新开门营业,还留下了地址,让他们四人以后有时间再去看她云云。
其他三个人不知道,但是孙启年自己转身就忘记了地址……
开什么玩笑,他一向来不好此道,怎么会再一次去拜访方大家的画舫……
辞别方大家后,孙启年和三位友人先是找了个客栈入住,前往客栈的时候,孙启年明显可以看的出来,这金陵城和以前不一样了。
倒不是房屋建筑有什么变化,外郭城区里的大部分建筑其实还是老样子,哪怕是靠近秦淮河一带的地方变化也不是很大。
但是还是让人感觉变化非常大。
首先是干净整洁,街道上不敢说一尘不染,但是也看不见什么杂物垃圾,街道两侧的商铺,也没有和以往那样直接占据大半个街面进行经营,而是一个个都规规矩矩的在店铺内经营,没敢占用街道。
至于常见的乞丐流氓之类,更是一个都没见着。
从入城到现在,他就没见过哪怕一个乞丐。
而这对于偌大的金陵城来说很不正常。
街面上,是不是有穿着黑色制服打扮的巡警在进行巡逻,孙启年知道,这些黑色制服的巡警,归属各地巡警局统辖,这些巡警们和明朝时期的衙役捕快差不多。
孙启年,既然报考了大楚帝国的科举,自然会详细去打听了解大楚帝国诸多方方面面的消息。
早期的时候,主要是关注一些大方向的东西,比如说楚军的实力,和明军几次大规模战役里的情况,和明军新标军的对比等等,甚至了解一些楚军的枪炮数量多寡,军费开销等等乱七八糟的消息。
早期了解这些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判断楚军到底能不能拿下整个江南,乃至整个南方,并在后续里抗住明军的反扑。
换句话说,就是想要确认大楚帝国到底能够在江南待多久。
如果只是昙花一现,不用几年就被明军反攻回来,他们脑子秀逗了才会来参加楚朝的科举。
而他们最后的结论就是:明军是打不回来了……别说反攻江南了,现在江北的明军都自身难保,恐怕以后楚军挥军北上的时候,就是明廷彻底灭亡之时。
得出了这种结论后,他们才会报考大楚帝国的科举。
而报考之后,他们又开始集中了解大楚帝国其他一些东西,比如说科举制度,政治体系之类的。
毕竟参加科举了,以后是要在大楚帝国里当官的,这官制好歹好了解一二啊。
大楚帝国的官制,太过深入的东西外人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一些公开的东西流传的还是很广泛。
怎么说呢,人家大楚帝国的衙门就正儿八经摆在那里呢,也没想着遮遮掩掩,有心人稍微多打听,基本也就能够把大楚帝国的基本官制给了解了。
孙启年也不例外,还在苏州的时候就已经是深入了解过大楚帝国的官制,知道的不算少了。
在客栈里稍微安顿下来后,孙启年没有在客栈里埋头苦读,而是叫了一辆双轮马车出门去了,他要拜访一个远方堂叔。
孙启年有个远方的堂叔目前就在金陵城里,而且还是楚朝里的中层官员。
说起来,最后真正让孙启年下定决心报考大楚的科举,除了对大楚帝国本身的看好外,还因为他这个远方堂叔就在大楚帝国里当官。
孙启年的这个远方堂叔,名为孙友生,和孙启年一家子其实关系已经比较远了,不过昔日还有着人情来往。
孙友生也是传统读书人出身,还是个秀才,不过多年参加乡试没中,最后为了生计给时任明廷黄州府知府当幕僚。
楚军杀到之际,黄州府知府逃亡不知所终,而当时很多中低级官员,尤其是各级衙门里的一些文书衙役等不入品的人员很干脆的转身就投了大楚帝国。
孙友生也是一咬牙就投了贼!
因为他有秀才功名,加上又长期给前黄州府知府当幕僚,熟悉黄州府们的事务,为此还颇得楚贼那边的看重。
一开始只是在知府衙门里继续任职,当了个正七品的科长。
不过大楚帝国以为持续扩张,对于文官的数量要求非常大,只要是能力不拉跨,不犯错,那么想要获得晋升还是比较容易的、
大概半年后,大概也就是去年年初的时候,大楚帝国占领楚南,从楚北抽调了一大批官员过去。
于是乎,孙友生也顺势被晋升为从六品,调到了黄州府下属一个县里当县丞。
又过了几个月,楚军发动了东进战役,随着不断的东进,陆续攻占了赣北,赣中,江南,浙北等地后。
这些过程里,吏务部那边又从整个湖广,尤其是楚北一带抽调官员前往东部各地任职。
这抽调的人多了,空出来的职务也就多了。
于是乎,没几个月,孙友生就成为了正六品的县令了。
当县令几个月后,大楚帝国迁都金陵城,在金陵城里的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也就需要更多的各级官员充实,于是乎再一次大规模从湖广,主要是从湖北一带调人。
这个时候,孙友生也就成为了被抽调的那一批人。
被调到了工业部机械司下,任职某科科长,品级也变成了正五品。
孙友生到了金陵城后,也是派人回老家进行联系,如此才有了孙启年下决心参加大楚科举一事。
如今孙启年到金陵城参加会试,自然要第一时间登门去找自家堂叔的。
倒不是为了一个落脚地,孙启年为了更好的备考,已经是决定就和三位同乡好像一起在客栈里住下,平日里读书备考。
这来找自家远房堂叔,还是为了联络感情,准备抱一抱这条大腿!
在船上,三个同样读书人打扮,年龄不一的人则是面带笑容等着他了。
孙启年刚上船,就道:“真是对不住,临走前家有琐事,小弟来晚了。”
对面居中一身锦衣打扮,年约三十的中年男子则是朗声道:“川宇兄言重了,我们也不过刚到,这前脚到,你后脚就来了,怎么算晚。”
“来来,这江边风大,我们进去说话!”
其他两人也是各自打着招呼。
随即,这四人就齐齐进入了船舱内,各自的书童、随从们自然是带着包裹等物到了后方的船舱。
等众人在船舱落座后,自然会下人奉上热茶,糕点等物,孙启年刚喝了杯热茶却听比边的锦衣男子带着一丝傲然道:“我已经和方大家那边说好了,我们将会和方大家同行前往金陵。”
这话一出,边上的一个身形略微矮小的年轻男子听罢,却是呼吸都有些急促了:“宋兄,前些时候在寒梅楼挂单的方大家?”
宋章台呵呵一笑:“正是!”
当即另外一人也是面露喜色道:“没想到,我们此番进京,竟然还能和方大家同行!”
“小弟之前早有听闻,方大家善琴更善诗词,昔日小弟前往京师秦淮的时候,亦曾想登门拜访,奈何囊中羞涩无缘一见!”
听着众人说起这方大家,孙启年却是没多大的兴趣。
不过一章台女罢了,他对这些没多大兴趣,连逢场作戏的心思都欠奉。
所以当三个好友兴致勃勃说着那什么方大家的时候,孙启年却已经看似发呆,实际上已经是开始思索着这一次的金陵会试了。
他出身于一个不高不低的家庭里,孙家有薄田数百亩,还有一家绸缎庄,一家车马行。
大富大贵说不上,但是也不愁吃喝。
他和很多读书人一样,自幼启蒙读书,年少时候就前往苏州的一家大书院读书,十九岁就考中了秀才。
不过在后续的乡试里连接失手,两科没中后,他都已经二十多岁了。
而参加了两次乡试也是真正让他明白了,在江南这地方想要考中举人,难度超级大。
江南这地方读书风气很浓郁,别说他这样的中等人家子弟了,就算是普通农家子弟,很多也会送子弟去启蒙读书,如果表现出了天分,那么也会咬牙支持。
这读书的人多了,参考科举的读书人自然也就多了,但是名额就这么点……所以竞争也就特别大。
孙启年自诩自己要是跑到其他省去参加乡试,那么妥妥就能考中,但是在江南……成功的希望却是非常渺茫。
然而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孙启年却是依旧希望能够通过科举博取一个更好的富贵的。
他也想当官,走上人生巅峰。
而去年楚贼杀到江南的时候,就是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楚贼攻克苏州后,没多久就发告示说准备召开科举,并且特地准许明时期的童生能直接参加院试,秀才能直接参加乡试。
犹豫了一番,尤其是和一群同窗们商量过后,一群同窗们都表示的非常悲观:短时间内明廷恐怕是打不回来了!
这以后想要读书科举当官,他们要么隐姓埋名逃到长江以北的明廷治下,再弄个假户籍之类的参加科举,要么是直接参加楚朝的科举。
然而他们都是在苏州有家有业的人,其他人不说,即便是孙启年他可不是单身狗一个,这上有两老,下有一子一女呢,而且还有一妻两妾。
此外孙启年还有两个兄弟,也有叔伯们。
这身后有着一大家子呢,哪能轻易逃离老家,然后跑到明廷控制区去参加科举当官啊。
反复考虑之后,最终他们几个月跑去参加江南省的乡试去了。
这一去,还别说,还真让他给考中了,而且是四个好友齐齐中举。
这主要是当初江南刚被大楚帝国拿下来,很多士子们还在观望,很多有实力的士子其实没参加这一轮匆匆忙忙的江南乡试。
而他们这几个本身实力也不算差,一番乡试下来,四个好友齐齐中举。
这不,中举后,就相约着一起前往金陵城参加会试了。
根据孙启年的预估,这一次金陵城的会试竞争应该也不会太大,毕竟就和之前的江南乡试一样,很多有实力的读书人新有顾虑,这稍微一犹豫,那么也就赶不上。
而只要江南这边的士子不大规模参加大楚帝国的会试,那么竞争就没那么高了。
至于其他省过来应考的士子,说实话,孙启年还没放在眼里
孙启年等四个人,坐船离开了码头后,又是在附近的码头上联系上了方大家随行一行人并邀请上船。
随即这艘船,沿着江南水网朝着金陵城而去。
途中,方大家自然少不了吹拉弹唱,和四位举人们一起作诗作词饮酒作乐。
孙启年虽然心中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但是总归是要合群的,所以也是陪着一起吃吃喝喝听曲。
还别说,这方大家的相貌身段都是极好的,弹琴功夫也不差,唱功也可以,样样都好,就是贵。
想要销魂一夜,得二十两银子呢。
这个是明码标价,概不打折,方大家身边的老妈妈直接收钱,不然别指望进房门!
而且想要让方大家同意留宿一夜,除了这给妈妈的钱,你还得额外给方大家一些银钱置办一些胭脂水粉衣裳吧,那也是十两银子起步的。
少了,你都不好意思给!
人家好歹也是名妓。
而且方大家之所以能和他们一起坐船,还是因为人家方大家听闻秦淮河解封后,准备回秦淮河重新开门营业。
只是路上也不太平,所以听闻四个楚朝的新科举人要去金陵城,这才过来搭船一起过去。
这要是换个时间,换个场合,你要邀请方大家坐船同游,那可是百两银子起步的。
什么,宋举人他们是四个人?
这价钱,还得再翻倍!
宋举人为了博美人一笑,连续办了两天宴席,而后给了那老妈妈银钱后,这才得以留宿一夜,前后花销都上百两银子了。
其他两个友人也是如此,各自花费不小销魂一夜。
孙启年本来对此是没什么兴趣的,但是他们四人乃是好友,另外三个都留宿过了,他孙启年要是不留宿一夜,岂不是显得很不合群?
最后,孙启年深叹了口气后就留宿在方大家的船舱里了。
这熟悉了后,四个人又凑了一笔大钱,邀请方大家同时为他们四人吹奏萧曲,萧声委婉忽高忽低,倒也悦耳!
如此走走停停,一路吃喝玩乐,日子过的倒也快,等他们的船沿着水网抵达金陵城的时候,那已经是二月八日去了。
抵达了金陵城外郭城里的秦淮河码头后,方大家辞别了宋、孙等人,和老妈子,侍女等人先行离去,说是要回去把原来的画舫整顿一番,折日重新开门营业,还留下了地址,让他们四人以后有时间再去看她云云。
其他三个人不知道,但是孙启年自己转身就忘记了地址……
开什么玩笑,他一向来不好此道,怎么会再一次去拜访方大家的画舫……
辞别方大家后,孙启年和三位友人先是找了个客栈入住,前往客栈的时候,孙启年明显可以看的出来,这金陵城和以前不一样了。
倒不是房屋建筑有什么变化,外郭城区里的大部分建筑其实还是老样子,哪怕是靠近秦淮河一带的地方变化也不是很大。
但是还是让人感觉变化非常大。
首先是干净整洁,街道上不敢说一尘不染,但是也看不见什么杂物垃圾,街道两侧的商铺,也没有和以往那样直接占据大半个街面进行经营,而是一个个都规规矩矩的在店铺内经营,没敢占用街道。
至于常见的乞丐流氓之类,更是一个都没见着。
从入城到现在,他就没见过哪怕一个乞丐。
而这对于偌大的金陵城来说很不正常。
街面上,是不是有穿着黑色制服打扮的巡警在进行巡逻,孙启年知道,这些黑色制服的巡警,归属各地巡警局统辖,这些巡警们和明朝时期的衙役捕快差不多。
孙启年,既然报考了大楚帝国的科举,自然会详细去打听了解大楚帝国诸多方方面面的消息。
早期的时候,主要是关注一些大方向的东西,比如说楚军的实力,和明军几次大规模战役里的情况,和明军新标军的对比等等,甚至了解一些楚军的枪炮数量多寡,军费开销等等乱七八糟的消息。
早期了解这些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判断楚军到底能不能拿下整个江南,乃至整个南方,并在后续里抗住明军的反扑。
换句话说,就是想要确认大楚帝国到底能够在江南待多久。
如果只是昙花一现,不用几年就被明军反攻回来,他们脑子秀逗了才会来参加楚朝的科举。
而他们最后的结论就是:明军是打不回来了……别说反攻江南了,现在江北的明军都自身难保,恐怕以后楚军挥军北上的时候,就是明廷彻底灭亡之时。
得出了这种结论后,他们才会报考大楚帝国的科举。
而报考之后,他们又开始集中了解大楚帝国其他一些东西,比如说科举制度,政治体系之类的。
毕竟参加科举了,以后是要在大楚帝国里当官的,这官制好歹好了解一二啊。
大楚帝国的官制,太过深入的东西外人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一些公开的东西流传的还是很广泛。
怎么说呢,人家大楚帝国的衙门就正儿八经摆在那里呢,也没想着遮遮掩掩,有心人稍微多打听,基本也就能够把大楚帝国的基本官制给了解了。
孙启年也不例外,还在苏州的时候就已经是深入了解过大楚帝国的官制,知道的不算少了。
在客栈里稍微安顿下来后,孙启年没有在客栈里埋头苦读,而是叫了一辆双轮马车出门去了,他要拜访一个远方堂叔。
孙启年有个远方的堂叔目前就在金陵城里,而且还是楚朝里的中层官员。
说起来,最后真正让孙启年下定决心报考大楚的科举,除了对大楚帝国本身的看好外,还因为他这个远方堂叔就在大楚帝国里当官。
孙启年的这个远方堂叔,名为孙友生,和孙启年一家子其实关系已经比较远了,不过昔日还有着人情来往。
孙友生也是传统读书人出身,还是个秀才,不过多年参加乡试没中,最后为了生计给时任明廷黄州府知府当幕僚。
楚军杀到之际,黄州府知府逃亡不知所终,而当时很多中低级官员,尤其是各级衙门里的一些文书衙役等不入品的人员很干脆的转身就投了大楚帝国。
孙友生也是一咬牙就投了贼!
因为他有秀才功名,加上又长期给前黄州府知府当幕僚,熟悉黄州府们的事务,为此还颇得楚贼那边的看重。
一开始只是在知府衙门里继续任职,当了个正七品的科长。
不过大楚帝国以为持续扩张,对于文官的数量要求非常大,只要是能力不拉跨,不犯错,那么想要获得晋升还是比较容易的、
大概半年后,大概也就是去年年初的时候,大楚帝国占领楚南,从楚北抽调了一大批官员过去。
于是乎,孙友生也顺势被晋升为从六品,调到了黄州府下属一个县里当县丞。
又过了几个月,楚军发动了东进战役,随着不断的东进,陆续攻占了赣北,赣中,江南,浙北等地后。
这些过程里,吏务部那边又从整个湖广,尤其是楚北一带抽调官员前往东部各地任职。
这抽调的人多了,空出来的职务也就多了。
于是乎,没几个月,孙友生就成为了正六品的县令了。
当县令几个月后,大楚帝国迁都金陵城,在金陵城里的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也就需要更多的各级官员充实,于是乎再一次大规模从湖广,主要是从湖北一带调人。
这个时候,孙友生也就成为了被抽调的那一批人。
被调到了工业部机械司下,任职某科科长,品级也变成了正五品。
孙友生到了金陵城后,也是派人回老家进行联系,如此才有了孙启年下决心参加大楚科举一事。
如今孙启年到金陵城参加会试,自然要第一时间登门去找自家堂叔的。
倒不是为了一个落脚地,孙启年为了更好的备考,已经是决定就和三位同乡好像一起在客栈里住下,平日里读书备考。
这来找自家远房堂叔,还是为了联络感情,准备抱一抱这条大腿!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0/575/7376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