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御史的诱导执法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承顺五十四初冬十月,帝国正式出台了关于扶持偏僻落后地区的相关方案。
这一方面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内陆,偏远地区的就业岗位,民众收入水平,尽可能的缩小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
具体措施有三点,一个是加大对中西部大城市的工业扶持力度,选择若干区域中心城市进行重点扶持发展,创造更多的第二、第三产业里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地区里面的民众可以就近的寻找适合的工作。
第二点,则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扶持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进而在当地创造就业。
第三点,则是进一步降低当地的农产品,矿产品的外输成本,具体体现为铁路,内河运输的费用优惠补贴。
第一批被列入重点扶持城市的有成都,昆明,贵阳,长安,伊犁等中部以及西部城市。
这些地方都是当地人口比较多,但是经济能力又薄弱,工业一般般,并且是属于区域中心的城市。
帝国高层试图加大对这些中西部大城市的扶持力度,把这些中西部城市打造为当地的区域经济、工业中心,进而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除了工业中心外,帝国高层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城镇经济模式,也在推动在中西部的中小城市里发展工业,很多城市规模也不大,只需要有那么几家工厂,那么就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并有效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循环,进入良性经济模式。
也不指望能做到多好,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者是有机会去外地大城市务工的,很多人因为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是无法到大城市务工。
如果有的选择的话,很多人其实还是愿意在家乡城市工作,哪怕收入低一些。
但是这一点其实比扶持发展区域经济中心还要更难。
扶持发展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话,这城市本身就具备比较优良的条件,帝国高层只需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再给予部分资金,主要是交通设施方面的投入给予一部分支持的话,那么发展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但是中小城市的发展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工业这东西本身是有着聚焦效应的,工厂对周边的供应链,运输成本都非常的敏感,而这些东西小地方相对于大城市而言,具有天然劣势。
所以小城市想要发展工业,是非常困难的。
值得一提,小地方发展工业困难,这也是过去几十年里,大楚帝国各地方衙门几乎明目张胆的保护当地中小纺织企业以及小五金机械工厂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大工业时代里,纺织业以及小五金加工厂(生产农具,厨具等简单金属制品)的门槛算是比较低的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都不是太高,同时也能有当地市场的支撑。
因此这两类企业,是绝大部分小城市里仅有的工业。
为了保护自家仅有的工业独苗,各地方的楚国官府衙门基本上都喜欢搞地方保护,给外来各种纺织品,小五金尤其是农具,厨具这些产品设置了大量暗地里的障碍。
这也是纺织行业里,并没有出现超大规模纺织企业,的重要原因,因为很难获得大量的市场,那些看似规模很大的纺织企业,其实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纺织大企业。
不像是其他类型的工业,很多企业都能够把产品卖到全国去,并且也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比如最近很火爆的电影工业所需要的设备,安州光学仪器公司的摄影机,放映机以及其所生产的电影胶片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障碍。
因为这玩意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别说小地方城市也能搞了,就算是大城市里也很难搞得起来。
但是,仅仅依靠地方上的小型纺织业以及小五金机械产业,是很难真正的推动当地工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
因为这些小地方的这些企业,他们受益于地方保护能够获得当地大量市场,但是同样也因为地方保护的缘故无法向外扩张进而扩大规模。
这两类企业就是吊着半口气,死不了,但是也长不大!
而这个时候,帝国高层方面通过多年的调研以及试点,最终推出来了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这是为了避免各地方的重复同类竞争,然后又陷入新一轮的地方保护困局。
因地制宜的话,这个就比较有可操作性了,比如一个地方里的地形气候很不错,那么就可以大规模的种植茶叶,然后发展茶叶加工业,最终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民众的税收。
又比如当地某个地方比较适合种植某种水果,那就种植水果,然后发展水果加工业。
总之是让各地根据自身的独特优势去发展,而不是和以前那样一窝蜂的看见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而实际上因地制宜发展工业,这事很多地方以前也在做,但是却没有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然后给予相关的扶持。
当帝国高层把这事提到了相应高度后,那么就会给予相应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扶持。
比如技术上,会选派专家团队挨个走访,调查,结合当地情况给出指导意见,适合种植发展什么农作物。
资金上,给予地方一定的资金扶持名额,用于发展专项产业的扶持资金,或用于补贴,或用于交通设施改进,或用于减免一定税收。
这有了扶持后,那么地方推动起来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行性。
扶持偏僻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项宏观政策,可以说是帝国最近十年来所提出来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政策了。
而做这事也不仅仅是提个口号,而是会真正的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的,这背后所涉及的资金规模是好几个亿呢。
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当然不会直接发放出去,更多的其实还是通过对交通,水利,地方特色产业补贴发放下去。
其中民众能够直观看到的,应该就是铁路以及各种公路建设了
。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帝国里同样是有用的。
这交通不便宜的话,不说发展工业不工业,当地民众想要出去打工赚钱都困难。
所以偏僻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先行条件就是交通设施的建设。
而帝国高层在这种事情上一向来动作都很迅速,仅仅是一个月后,铁路机构就已经公布在西南铁路网,西北铁路网以及北方铁路网这三大铁路网的支线建设计划。
争取在未来十年内,围绕这三大铁路网的现有干线铁路,建设一批支线铁路,让更多没有通行铁路的地方实现通铁路。
在这年代里,公路运输的运输量还非常小,同时成本高昂,因此对于缺乏河运网路的地方而言,大批量的人员以及货物远距离运输里,铁路运输依旧是最高效,也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
这一点和原时空的现代社会里是不一样的。
原时空的现代社会里,随着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修筑公路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各类大货车,使得运输量能够上来,并且成本也可控。
但是这些在当代是无法实现的,比如工程技术,虽然大楚帝国里的工程建设里已经大规模使用了机械化设备,但是成本依旧算得上比较高昂,效率是远不如后世的现代机械设备的,这意味着修筑公路的成本不会太低。
而汽车以及马车,马车不用说了,别看着原始,但实际上运输成本很贵的。
而汽车的话,当代的汽车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汽车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有限,运输成本依旧算得上比较高。
综合各种条件,虽然铁路修筑成本比较高昂,但是修成后的综合效费比更高。
大楚帝国其实一直都很热衷于修建铁路,只不过修筑铁路的成本也比较高,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里修筑铁路,成本会比较高,因此早期的铁路修筑里,偏僻落后地区的铁路建设主要是干线铁路,支线铁路还是比较少的。
毕竟铁路修筑需要成本,运营也需要成本铁路公司方面哪怕是抱着亏损的心态去做,但是也不能亏得太厉害啊。
而如今嘛,随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各种支线铁路几乎都修了个遍,甚至一些省份都能够做到每一个县都通行火车后,铁路公司也能够抽调更多的资金来修筑偏僻落后地区的铁路了。
围绕着现有的多条干线铁路向外扩张,修筑更多的支线铁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是未来十年里大楚帝国的主要铁路修筑计划!
除了铁路外,还有一大交通建设被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那就是公路建设!
尽管当代的汽车运输成本还比较高,修路成本也不便宜,但是再怎么样也比修铁路便宜不是,更何况也不是说在偏僻落后地区里修筑铺装路面的公路,那不现实……
交通部门提出来的偏僻落后地区的公路建设计划,主要是修建碎石路,煤渣路为主,并且以双车道为主。
交通部门把这一计划纳入到了全国官道方案里。
全国官道方案,这是基于目前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运输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原有的官道网络不堪重负后所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官道方案。
方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逐步对现有的官道进行升级改装,把原来只能用于走马车,行人的官道升级改造为能够通行汽车的公路。
并且根据车流量等因素,选择铺装路面或者是碎石,煤渣路面。
不过这种事其实在东部发达地区里不需要搞,因为当地的官道网络都很完善,虽然柏油以及水泥铺装路面的比例依旧很小,但是煤渣路,碎石路却是非常多的。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路网络其实已经很完善了,简单例子,从金陵城驾车出发,基本上你能够通过官道前往泛江南地区的任何一个县城乃至镇。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里,驾车跨城出行已经成为了寻常的事……当然了,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干,因为哪怕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里的公路网络,其实大部分也都是煤渣路,碎石路,柏油路还是很少的,驾车进行远距离出行可不好受……有这功夫,你直接乘坐火车更方便舒服还快速。
目前规模最大的泊油路,主要是扬子江官道,这条官道西至应天府当涂城,沿着长江一路抵达镇江,常州,苏州最后抵达松江,总长大约五百公里。
这是大楚帝国里仅有的一条程度达到数百公里的四车道柏油路。
而其他地方的话,这种城际道路一般都是碎石路或煤渣路为主。
当然,即便是这种煤渣路或碎石路其实也不容易搞,没点工业实力根本搞不了。
而随着当代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石油产量持续攀升,作为石油工业里也产出了大量的废料也就是沥青。
这玩意用来铺路是非常好用的。
所最近这些年,大楚帝国的城市道路里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沥青铺设路面了。
而除了城市道路外,交通部门也打算在一些重要的官道干线公路里铺设沥青或者水泥,用于提升公路运力。
不过……这种沥青或水泥干线公路依旧只局限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玩意成本太贵,修这种道路也是要看成本以及后续收益的。
楚国官府不可能在深山老林里只为了区区几千几万人,然后就修一条数百公里长的四车道沥青路啊……这样搞,当地督察院里的御史们都得集体狂欢,然后把当地的官员挨个调查,最后全部送进监狱去!
有这钱,你还不如直接给这些家庭直接每户发一套松江城的房子……人家搬迁户还更高兴。
并且就算每家每户送一套房,你这钱都还能剩下来不少么。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修路,你可以把老百姓当傻子,但你不能把那些御史当傻子!
而楚国的御史们,那是相当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也是官,但是他们却是天然的和其他系统的官员站在了对立面。
因为大楚帝国的御史体系里,衡量你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抓了多少贪官?
别说往上爬要抓大贪官了,就算是平常想要保住位置,你也得隔一段时间抓个贪官来,不然屁股下的位置不保。
在大楚帝国里的高级御史,每一个都是名副其实的官屠,每个人都是抓了无数贪官的超级狠人!
怎么说呢,以大楚帝国里的大督察院的大都御史而言,你想要爬到这个位置,想要成为一个参务大臣……你以为靠着熬时间就行?
不可能的!
这里头有硬性条件的……你不拉下来一个协办大臣,你这辈子都别指望能成为大都御史,资历不够。
而其他的御史的位置也类似!
反正御史想要升官,就必须抓足够分量的贪官……甚至想要维持现有的位置,也需要抓住足够分量的贪官……如果做不到,分分钟就给你退居二线了。
如此情况下,其他系统里的官员在这些御史们看来,那就是维持自己官位,乃至升官发财的耗材……
而且还经常搞定任务,定指标……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样,都要给上级弄几个贪官人头。
每当上头一交代任务下来,说今年还差几个人头……当地御史就得想方设法再抓几个贪官来交人头……你不抓?立马就给你退居二线。
至于会不会抓错,会不会冤枉……这种事哪有冤枉的啊,无非就是贪多少,情节多严重而已。
如果说有风声传出来,上头有位置空缺……那么这些御史更是会陷入疯狂状态:一群有望晋升的御史,会疯狂的到处翻找证据试图抓一个乃至几个足够分量的贪官,作为自己晋升的资本。
这是一场公开的竞赛!
督察院内部的御史们,其实也很卷的!
你抓了三个五品官员,对方抓了四个五品官,那么晋升就和你没关系了,因为御史内部晋升从不看其他弯弯绕绕,只看抓贪官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每当督察院系统里有重要职位空缺的时候,基本上就意味着一场吏治风暴要到了……那些御史们为了爬到更高的位置,那可是啥事都能干得出来的,别说你主动贪了。
就算你没贪,人家都给你来个诱导执法。
顺带一提,在大楚帝国里是准许御史针对官员贪腐进行诱导执法,而御史们为了业绩,也特别喜欢搞诱导执法,经常想方设法给那些官员送钱送女人拉对方下水,然后对方一下水就直接给抓了……
别提什么合理不合理,影响坏不坏之类的……人家御史诱导执法又不是藏着掖着,那几乎都是全国公开的事,就连普通人都知道御史很喜欢用这一套抓贪官。
作为官员明明知道这钱有可能是御史的诱饵,还大着胆子伸手拿,这不是给御史送业绩嘛!
禁不住考验,你能怪谁?
所以……对于很多地方官员而言,贪腐收钱也得小心翼翼的,不是来源可靠的钱根本不会收的,因为不知道这钱是不是御史的诱饵。
大楚帝国里的督察院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模样,甚至有些变态的程度?
其实理由也很简单的,那就是帝国需要定期的对内部的官员体系进行清理……
实际上,就连其他体系的官员对这一套其实也不反感的,没有御史把上头的官员拉下马,他还怎么升官?
一个萝卜一个坑啊!
这一方面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内陆,偏远地区的就业岗位,民众收入水平,尽可能的缩小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
具体措施有三点,一个是加大对中西部大城市的工业扶持力度,选择若干区域中心城市进行重点扶持发展,创造更多的第二、第三产业里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地区里面的民众可以就近的寻找适合的工作。
第二点,则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扶持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进而在当地创造就业。
第三点,则是进一步降低当地的农产品,矿产品的外输成本,具体体现为铁路,内河运输的费用优惠补贴。
第一批被列入重点扶持城市的有成都,昆明,贵阳,长安,伊犁等中部以及西部城市。
这些地方都是当地人口比较多,但是经济能力又薄弱,工业一般般,并且是属于区域中心的城市。
帝国高层试图加大对这些中西部大城市的扶持力度,把这些中西部城市打造为当地的区域经济、工业中心,进而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除了工业中心外,帝国高层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城镇经济模式,也在推动在中西部的中小城市里发展工业,很多城市规模也不大,只需要有那么几家工厂,那么就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并有效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循环,进入良性经济模式。
也不指望能做到多好,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者是有机会去外地大城市务工的,很多人因为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是无法到大城市务工。
如果有的选择的话,很多人其实还是愿意在家乡城市工作,哪怕收入低一些。
但是这一点其实比扶持发展区域经济中心还要更难。
扶持发展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话,这城市本身就具备比较优良的条件,帝国高层只需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再给予部分资金,主要是交通设施方面的投入给予一部分支持的话,那么发展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但是中小城市的发展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工业这东西本身是有着聚焦效应的,工厂对周边的供应链,运输成本都非常的敏感,而这些东西小地方相对于大城市而言,具有天然劣势。
所以小城市想要发展工业,是非常困难的。
值得一提,小地方发展工业困难,这也是过去几十年里,大楚帝国各地方衙门几乎明目张胆的保护当地中小纺织企业以及小五金机械工厂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大工业时代里,纺织业以及小五金加工厂(生产农具,厨具等简单金属制品)的门槛算是比较低的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都不是太高,同时也能有当地市场的支撑。
因此这两类企业,是绝大部分小城市里仅有的工业。
为了保护自家仅有的工业独苗,各地方的楚国官府衙门基本上都喜欢搞地方保护,给外来各种纺织品,小五金尤其是农具,厨具这些产品设置了大量暗地里的障碍。
这也是纺织行业里,并没有出现超大规模纺织企业,的重要原因,因为很难获得大量的市场,那些看似规模很大的纺织企业,其实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纺织大企业。
不像是其他类型的工业,很多企业都能够把产品卖到全国去,并且也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比如最近很火爆的电影工业所需要的设备,安州光学仪器公司的摄影机,放映机以及其所生产的电影胶片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障碍。
因为这玩意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别说小地方城市也能搞了,就算是大城市里也很难搞得起来。
但是,仅仅依靠地方上的小型纺织业以及小五金机械产业,是很难真正的推动当地工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
因为这些小地方的这些企业,他们受益于地方保护能够获得当地大量市场,但是同样也因为地方保护的缘故无法向外扩张进而扩大规模。
这两类企业就是吊着半口气,死不了,但是也长不大!
而这个时候,帝国高层方面通过多年的调研以及试点,最终推出来了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这是为了避免各地方的重复同类竞争,然后又陷入新一轮的地方保护困局。
因地制宜的话,这个就比较有可操作性了,比如一个地方里的地形气候很不错,那么就可以大规模的种植茶叶,然后发展茶叶加工业,最终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民众的税收。
又比如当地某个地方比较适合种植某种水果,那就种植水果,然后发展水果加工业。
总之是让各地根据自身的独特优势去发展,而不是和以前那样一窝蜂的看见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而实际上因地制宜发展工业,这事很多地方以前也在做,但是却没有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然后给予相关的扶持。
当帝国高层把这事提到了相应高度后,那么就会给予相应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扶持。
比如技术上,会选派专家团队挨个走访,调查,结合当地情况给出指导意见,适合种植发展什么农作物。
资金上,给予地方一定的资金扶持名额,用于发展专项产业的扶持资金,或用于补贴,或用于交通设施改进,或用于减免一定税收。
这有了扶持后,那么地方推动起来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行性。
扶持偏僻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项宏观政策,可以说是帝国最近十年来所提出来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政策了。
而做这事也不仅仅是提个口号,而是会真正的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的,这背后所涉及的资金规模是好几个亿呢。
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当然不会直接发放出去,更多的其实还是通过对交通,水利,地方特色产业补贴发放下去。
其中民众能够直观看到的,应该就是铁路以及各种公路建设了
。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帝国里同样是有用的。
这交通不便宜的话,不说发展工业不工业,当地民众想要出去打工赚钱都困难。
所以偏僻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先行条件就是交通设施的建设。
而帝国高层在这种事情上一向来动作都很迅速,仅仅是一个月后,铁路机构就已经公布在西南铁路网,西北铁路网以及北方铁路网这三大铁路网的支线建设计划。
争取在未来十年内,围绕这三大铁路网的现有干线铁路,建设一批支线铁路,让更多没有通行铁路的地方实现通铁路。
在这年代里,公路运输的运输量还非常小,同时成本高昂,因此对于缺乏河运网路的地方而言,大批量的人员以及货物远距离运输里,铁路运输依旧是最高效,也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
这一点和原时空的现代社会里是不一样的。
原时空的现代社会里,随着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修筑公路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各类大货车,使得运输量能够上来,并且成本也可控。
但是这些在当代是无法实现的,比如工程技术,虽然大楚帝国里的工程建设里已经大规模使用了机械化设备,但是成本依旧算得上比较高昂,效率是远不如后世的现代机械设备的,这意味着修筑公路的成本不会太低。
而汽车以及马车,马车不用说了,别看着原始,但实际上运输成本很贵的。
而汽车的话,当代的汽车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汽车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有限,运输成本依旧算得上比较高。
综合各种条件,虽然铁路修筑成本比较高昂,但是修成后的综合效费比更高。
大楚帝国其实一直都很热衷于修建铁路,只不过修筑铁路的成本也比较高,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里修筑铁路,成本会比较高,因此早期的铁路修筑里,偏僻落后地区的铁路建设主要是干线铁路,支线铁路还是比较少的。
毕竟铁路修筑需要成本,运营也需要成本铁路公司方面哪怕是抱着亏损的心态去做,但是也不能亏得太厉害啊。
而如今嘛,随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各种支线铁路几乎都修了个遍,甚至一些省份都能够做到每一个县都通行火车后,铁路公司也能够抽调更多的资金来修筑偏僻落后地区的铁路了。
围绕着现有的多条干线铁路向外扩张,修筑更多的支线铁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是未来十年里大楚帝国的主要铁路修筑计划!
除了铁路外,还有一大交通建设被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那就是公路建设!
尽管当代的汽车运输成本还比较高,修路成本也不便宜,但是再怎么样也比修铁路便宜不是,更何况也不是说在偏僻落后地区里修筑铺装路面的公路,那不现实……
交通部门提出来的偏僻落后地区的公路建设计划,主要是修建碎石路,煤渣路为主,并且以双车道为主。
交通部门把这一计划纳入到了全国官道方案里。
全国官道方案,这是基于目前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运输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原有的官道网络不堪重负后所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官道方案。
方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逐步对现有的官道进行升级改装,把原来只能用于走马车,行人的官道升级改造为能够通行汽车的公路。
并且根据车流量等因素,选择铺装路面或者是碎石,煤渣路面。
不过这种事其实在东部发达地区里不需要搞,因为当地的官道网络都很完善,虽然柏油以及水泥铺装路面的比例依旧很小,但是煤渣路,碎石路却是非常多的。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路网络其实已经很完善了,简单例子,从金陵城驾车出发,基本上你能够通过官道前往泛江南地区的任何一个县城乃至镇。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里,驾车跨城出行已经成为了寻常的事……当然了,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干,因为哪怕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里的公路网络,其实大部分也都是煤渣路,碎石路,柏油路还是很少的,驾车进行远距离出行可不好受……有这功夫,你直接乘坐火车更方便舒服还快速。
目前规模最大的泊油路,主要是扬子江官道,这条官道西至应天府当涂城,沿着长江一路抵达镇江,常州,苏州最后抵达松江,总长大约五百公里。
这是大楚帝国里仅有的一条程度达到数百公里的四车道柏油路。
而其他地方的话,这种城际道路一般都是碎石路或煤渣路为主。
当然,即便是这种煤渣路或碎石路其实也不容易搞,没点工业实力根本搞不了。
而随着当代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石油产量持续攀升,作为石油工业里也产出了大量的废料也就是沥青。
这玩意用来铺路是非常好用的。
所最近这些年,大楚帝国的城市道路里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沥青铺设路面了。
而除了城市道路外,交通部门也打算在一些重要的官道干线公路里铺设沥青或者水泥,用于提升公路运力。
不过……这种沥青或水泥干线公路依旧只局限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玩意成本太贵,修这种道路也是要看成本以及后续收益的。
楚国官府不可能在深山老林里只为了区区几千几万人,然后就修一条数百公里长的四车道沥青路啊……这样搞,当地督察院里的御史们都得集体狂欢,然后把当地的官员挨个调查,最后全部送进监狱去!
有这钱,你还不如直接给这些家庭直接每户发一套松江城的房子……人家搬迁户还更高兴。
并且就算每家每户送一套房,你这钱都还能剩下来不少么。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修路,你可以把老百姓当傻子,但你不能把那些御史当傻子!
而楚国的御史们,那是相当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也是官,但是他们却是天然的和其他系统的官员站在了对立面。
因为大楚帝国的御史体系里,衡量你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抓了多少贪官?
别说往上爬要抓大贪官了,就算是平常想要保住位置,你也得隔一段时间抓个贪官来,不然屁股下的位置不保。
在大楚帝国里的高级御史,每一个都是名副其实的官屠,每个人都是抓了无数贪官的超级狠人!
怎么说呢,以大楚帝国里的大督察院的大都御史而言,你想要爬到这个位置,想要成为一个参务大臣……你以为靠着熬时间就行?
不可能的!
这里头有硬性条件的……你不拉下来一个协办大臣,你这辈子都别指望能成为大都御史,资历不够。
而其他的御史的位置也类似!
反正御史想要升官,就必须抓足够分量的贪官……甚至想要维持现有的位置,也需要抓住足够分量的贪官……如果做不到,分分钟就给你退居二线了。
如此情况下,其他系统里的官员在这些御史们看来,那就是维持自己官位,乃至升官发财的耗材……
而且还经常搞定任务,定指标……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样,都要给上级弄几个贪官人头。
每当上头一交代任务下来,说今年还差几个人头……当地御史就得想方设法再抓几个贪官来交人头……你不抓?立马就给你退居二线。
至于会不会抓错,会不会冤枉……这种事哪有冤枉的啊,无非就是贪多少,情节多严重而已。
如果说有风声传出来,上头有位置空缺……那么这些御史更是会陷入疯狂状态:一群有望晋升的御史,会疯狂的到处翻找证据试图抓一个乃至几个足够分量的贪官,作为自己晋升的资本。
这是一场公开的竞赛!
督察院内部的御史们,其实也很卷的!
你抓了三个五品官员,对方抓了四个五品官,那么晋升就和你没关系了,因为御史内部晋升从不看其他弯弯绕绕,只看抓贪官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每当督察院系统里有重要职位空缺的时候,基本上就意味着一场吏治风暴要到了……那些御史们为了爬到更高的位置,那可是啥事都能干得出来的,别说你主动贪了。
就算你没贪,人家都给你来个诱导执法。
顺带一提,在大楚帝国里是准许御史针对官员贪腐进行诱导执法,而御史们为了业绩,也特别喜欢搞诱导执法,经常想方设法给那些官员送钱送女人拉对方下水,然后对方一下水就直接给抓了……
别提什么合理不合理,影响坏不坏之类的……人家御史诱导执法又不是藏着掖着,那几乎都是全国公开的事,就连普通人都知道御史很喜欢用这一套抓贪官。
作为官员明明知道这钱有可能是御史的诱饵,还大着胆子伸手拿,这不是给御史送业绩嘛!
禁不住考验,你能怪谁?
所以……对于很多地方官员而言,贪腐收钱也得小心翼翼的,不是来源可靠的钱根本不会收的,因为不知道这钱是不是御史的诱饵。
大楚帝国里的督察院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模样,甚至有些变态的程度?
其实理由也很简单的,那就是帝国需要定期的对内部的官员体系进行清理……
实际上,就连其他体系的官员对这一套其实也不反感的,没有御史把上头的官员拉下马,他还怎么升官?
一个萝卜一个坑啊!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0/575/7385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