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奇技淫巧不算本事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古代用木炭取暖,为什么一氧化碳中毒者却很少?】
【木炭取暖算是一种很原始的取暖方式了,在我们现在的常识中,用木炭取暖处理不当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使血红蛋白丧失吸氧的能力和作用,从而造成组织窒息,严重可导致死亡,产生一氧化碳的化学表达式是这样婶的:2C+O2=2CO↑】
【那么古代的时候,古人用木炭取暖中毒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呢】
【确实古代是有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记载,特别是皇宫里中毒的人特别多】
...
明金陵城,武英殿前。
“这说的莫非是碳毒?”胡惟庸先惊呼出声,这碳毒当真是无声无息、防不胜防。
“看其所述状况,确实是碳毒无疑。”汪广洋也加入讨论当中。
碳毒,也叫煤炭毒,最早见于《洗冤集录》。
民间说法更多了,有说火毒的,碳气的,有说是闷死的,也还有其他的说法,但都不可靠,没一个有天幕说得那么肯定。
在场的诸位大臣也议论纷纷,因为冬天烧炭取暖,自己或者家里人等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每次说起都令人扼腕叹息。
御史刘大人脸色吓得双腿打摆,仿佛眼前是去年死去的小妾的可怖模样。他去年新收的小妾便是中碳毒身亡,外出应酬回来时才发现。
小妾死的时候全身潮红,双眼凸出,大小便失禁。
“是了是了,说的是碳毒没错了,但这化学式和血红蛋白又是什么?”
都不用朱元璋吩咐,早有人将所谓的化学表达式记录了下来,这名字倒是新颖,表述方式又是胡语。
这右边的胡语想来是所谓的一氧化碳了?向上的箭头是什么意思?左边难道说的是木炭燃烧?
一众人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没看出来木炭怎么燃烧的,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陛下,这碳和氧恐怕也是此前天幕所说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了。”胡惟庸撇着化学,边说边比划。
“何以见得?”朱元璋来了兴趣,胡惟庸的能力是不错的,又肯卖命干。
胡惟庸总结了一下话语:“此前天幕说过的碳-14是放射性元素,这里又说木炭燃烧会形成所谓的一氧化碳,想必其中定有碳这元素,至于另外一众想来是氧了。”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那这碳-14和碳两者之间区别在哪?”
胡惟庸为之一窒,尬在了那里。
朱标接话道:“爹您忘了,天幕说过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根据其拥有的质子数不同而划分的,像金和汞。”
说着说着自己又停了下来,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按说元素的划分是根据质子数的不同来划分的,那么碳-14和碳如果质子数不同的话,碳-14应该是另外一种元素了,为什么还后面加个后缀14,真是奇怪。
当下又将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虽说并没有实际解答陛下的疑惑,众大臣还是纷纷直言“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吓死了,刚刚听天书,还以为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原来只是绕了绕,太子殿下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稍一琢磨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看着群臣都佩服朱标的才智,也赞扬了他一番。
想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吧,朱元璋让人将此番议论言论记下。
...
【如明朝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就写道: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又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
【冬天里宫女和奶妈们谁敢让皇嗣受冻,一定是把宫殿搞得密不透风,就这样适得其反让明朝皇家子孙们早早夭亡,所以明代皇宫里,婴儿夭折率高的原因找到了】
【就连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都差一点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溥仪在日记中写道: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
【而在皇宫内频频出现这一类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恰恰是因为皇宫里的特殊构造,对于皇宫里用的木炭都是上等的如红萝炭】
【烟少耐烧就没有设置烟囱用于排烟,又因为为了防风建造了火墙保暖】
【这么一来冬天把门窗一关,虽然保暖了,但里面的一氧化碳也难以排出去,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聚集在室内就容易中毒了】
【而民间平民百姓的房子没皇宫那么高的密闭性,四处漏风的房间恰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氧化碳的堆积,减少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
【另外对古代很多平民百姓来说,他们甚至烧不起炭,虽然木炭取暖体验确实不错但价格贵呀,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富贵人家才用的起,因此民间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极少值】
...
不消说朱元璋的脸色不好看,群臣的脸色也是极不好看,合着咱花大价钱建的院子房屋,最后反而因为足够密闭保暖而成了碳毒的帮凶?
“TNND,真是倒霉。”,明白小妾惨死真相的刘御史,郁闷地在心里骂道。
“竟是此等道理,快寒冬了,想来要抓紧重新改造一下房屋了。”其他大臣心里默默做着规划。
自古小儿难活,所以民间一般给新生儿取个贱名,以祈求孩童平安成长。
想不到皇家子嗣,从小金枝玉叶,吃穿用度具是全天下最好的,最后反因保护措施做得太好而夭折,若不是天幕给出的解释,恐怕至死也想不到是这种原因。
朱元璋一想到此又有些惆怅,要是朕有个忠心耿耿的穿越者辅佐该多好啊,天幕再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说皇家子嗣之事,单是天下之事就让大明裨益良多啊。
远远站着待命的小太监,偷偷抬头瞧了瞧陛下和一众文武百官,看着平时高不可攀的大臣都有些泄气,像落败的公鸡,心里也感叹:“陛下不许咱等奴婢烧炭取暖,原来也并不全是坏事呀!”
“嘿,烧炭取暖的没准还没咱能活呢!”
...
唐长安城,李世民脸色也是不好看。
明皇室子嗣出现的问题在大唐肯定也会有,幸好得天幕指点,不然多少无辜皇子嗣怕是在懵懂中薨夭去。
不仅他,长安城有名有姓的大户都是心存感激,祖宗保佑。
...
【得一提的是,虽然古人不知道罪魁祸首是一氧化碳,但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古人肯定会形成这样的常识】
【在屋子里烧炭可能会造成人昏迷甚至死亡,不过他把原因归结于火太大不通空气闷死的】
【那么古人对一氧化碳中毒有没有应对之策呢】
【有的,在惨痛教训之后,古人在冬天取暖时也是有相应措施的】
【大户人家在使用碳盆时都会有专人照看,盆中木炭是否需要添加,是否需要端出都有一定要求】
【而且一般卧室内少有碳盆出现,即便是需要取暖也是将房间烘热之后便将碳盆端出】
【清廷用的手炉多些,碳量会少一些,一氧化碳中毒会少很多】
【而在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记载,房中置水一盆并使窗户有透气处,或萝卜倒汁灌之,鼻移向风吹变形,这就是古人的防范之法】
【其实我们现在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都大差不差,使用煤炉、木炭等方式取暖时一定要记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不小心一氧化碳中毒了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
明金陵城,一众大臣也忙默念背诵下相关的应对策略,涉及到大明的相关言论会有专人记录整理,他们也乐得清闲。
如今事关自己的生死,没有人表现不积极的。
命嘛,没了这官位咋办?微臣还需留待有用之身为陛下效力呢!
...
《因为古时候没有一氧化碳所以不会中毒,要怪只能怪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狗头]》
《逻辑鬼才!》
《朱元璋是明朝灭亡的主要推手[狗头]》
《古代没有万有引力,所以人都随便飞[狗头]》
...
汉末南郡。
刘备等人直呼果然,然后忙将碳、氧写进了元素周期表当中,只是这依旧也没能解决众人的疑惑,碳-14和碳有什么区别,毕竟在上一个视频当中,受碳-14辐射伤害后那恐怖的症状至今还让众人心悸。
张飞看天幕的评论说得越来越离谱,知道他们是在那里耍宝,心想大汉够不够古,怎么俺不会飞?怎么二哥也不会飞?
《东北的火炉火炕都有烟囱,就算有一氧化碳也都从烟囱排出去了,从小到大基本没听说过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后来到了中原地区看到有些烧蜂窝煤的煤炉没有烟囱,直接在屋子里燃烧排气,我第一次看到时就想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吗?结果几年下来听到好多起。[捂脸]》
《曾经一氧化碳中毒过,有烟囱没错,但可能是火炉+烟囱的密封性不太好》
...
明金陵城。
“蜂窝煤?煤球也敢再屋里烧?不怕死人吗?”
刘御史惊呼,引得诸位同僚们瞩目。
煤球不能再屋里烧,否则会害死人的,这是常识啊。
咦,难道只要将煤球烧出的气体,通过烟囱排放出去就可以在屋内烧了吗?
天才啊!
“可是煤球燃烧产生的臭气怎么办?”他们知道以金陵城的工匠水平,不可能完全做到密闭,但臭味这东西可不管的啊,有缝隙的话不一会就满屋子臭味了。
“对哦差点忘了这茬。”一众大臣记得抓耳挠腮,实在想不出来只能眼睛盯着天幕的评论区,希望他们能给出更多的信息来。
...
《古代看看窗户,纸糊的;看看门,门缝贼大;看看屋顶,只有一层瓦片,这种情况还能中毒就奇怪了。》
《木炭也是要钱的,一般人用不了足够的量,不然也不至于有个词:“炭敬”》
《不只木炭,只要燃烧炭基燃料,就有可能中毒。贫民买不起木炭,但会在家里点火盆啊,烧木柴啊,我同学的岳父,就是小儿子准备结婚,他回老家收拾房子,嫌太冷点了一盆劈柴,当晚人就走了》
《现在的不都是无烟炭吗?这也会中毒?》
《一氧化碳又不是烟,含碳元素的东西不充分燃烧就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
...
前面天幕说房子盖得太好了会中毒,如今又被嫌弃房子这么差劲还能中毒。
一众大臣感觉有被冒犯到,纷纷指责评论的人没有礼貌,不懂尊老爱幼,毕竟老夫可是古人!
而看下来,那么多人现身说法,众人才知道原来碳毒这么普遍,烧木柴木板也可能会中毒,连后世也不能幸免。
...
天幕不久后再次切换,正中是位穿着圆领红袍带着乌纱帽的男人。
【礼贤下士#权谋故事#传统文化】
【马大人:你叫?】
【毕懋:毕懋】
【马大人:你改良的鸟铳很好用!】
【毕懋:是燧发枪,还望大人引荐给陛下!】
【马大人:不急,你觉得活字印刷怎么样?】
【毕懋:好,一次刻字可以反复印刷任何书籍】
【马大人:那为什么北宋发明至今几百年了,现在用的大多还是以前的印刷呢?】
【毕懋:这...还请大人赐教!】
【马大人:活字印刷可以随便排列那怎么能行,印刷本钱低了书可就谁都能看得起了,雕版多好,又统一又珍贵。】
...
明金陵城。
看到这,朱元璋眉头已经皱成一团,又一眼扫向众位大臣,看其一个个沉默,原来地方官吏竟是这种想法吗?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脾气暂时压下,继续看下去。
...
【毕懋:大人是有什么意思?】
【马大人:没什么,就是告诉你现状,哎~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还和你同姓呢?】
【毕懋:不同,燧发枪是为朝廷而造的。】
【马大人脸色一变,不悦道:“现在国泰民安用得着你这东西吗?”】
【毕懋:这...】
【马大人:奇技淫巧不算本事,知书达理才是真本事。】
【毕懋:这燧发枪,是您发明的啊!】
【马大人:哎,你也参与了制造啊。】
...
“好一个奇技淫巧不算本事!”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
他气的不是某个臣子,而是底下官员、地方官吏上下是这种心态,这种无知又傲慢的心态。
若放在以往,他可能笑笑就过了,如今见识过天幕后世的强大,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明白了那是代表着未来历史的走向,那是大明的未来!
那是千古的盛世,那是前无古人的大明,千古一朝的大明!
可如今,朝堂之上人心尚且如此,焉知地方上下不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吗?
所谓的奇技淫巧那是能给万民带来切切实惠的,是能让大明站在人类之巅的科技,而所谓的知书达理呢?
“狗屁的知书达理,读千年圣贤书可为百姓带来一丝一毫的实惠?读这么多年圣贤书可曾为百姓写过一本农书?圣贤书不过是拿来掩饰自己野心的工具罢了!”
“蛀虫!”
“蛀虫!”
食民脂糜民膏,不思报效朝廷,反而上下吃拿卡要,阻碍大明发展。
他越想越气,竟恨不得将这群奸佞斩尽杀绝!
胡惟庸带头跪倒在地,听着陛下宽大的袖子来回甩出的咻咻声,他当然知道陛下生的是什么气,不过这种得罪人的事他可不想去管,因此装聋作哑。
陛下没有在地方官场待过,自然不知道这股力量的强大。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呐,而且谁是阎王谁是小鬼谁分得清呢。
...
【木炭取暖算是一种很原始的取暖方式了,在我们现在的常识中,用木炭取暖处理不当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使血红蛋白丧失吸氧的能力和作用,从而造成组织窒息,严重可导致死亡,产生一氧化碳的化学表达式是这样婶的:2C+O2=2CO↑】
【那么古代的时候,古人用木炭取暖中毒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呢】
【确实古代是有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记载,特别是皇宫里中毒的人特别多】
...
明金陵城,武英殿前。
“这说的莫非是碳毒?”胡惟庸先惊呼出声,这碳毒当真是无声无息、防不胜防。
“看其所述状况,确实是碳毒无疑。”汪广洋也加入讨论当中。
碳毒,也叫煤炭毒,最早见于《洗冤集录》。
民间说法更多了,有说火毒的,碳气的,有说是闷死的,也还有其他的说法,但都不可靠,没一个有天幕说得那么肯定。
在场的诸位大臣也议论纷纷,因为冬天烧炭取暖,自己或者家里人等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每次说起都令人扼腕叹息。
御史刘大人脸色吓得双腿打摆,仿佛眼前是去年死去的小妾的可怖模样。他去年新收的小妾便是中碳毒身亡,外出应酬回来时才发现。
小妾死的时候全身潮红,双眼凸出,大小便失禁。
“是了是了,说的是碳毒没错了,但这化学式和血红蛋白又是什么?”
都不用朱元璋吩咐,早有人将所谓的化学表达式记录了下来,这名字倒是新颖,表述方式又是胡语。
这右边的胡语想来是所谓的一氧化碳了?向上的箭头是什么意思?左边难道说的是木炭燃烧?
一众人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没看出来木炭怎么燃烧的,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陛下,这碳和氧恐怕也是此前天幕所说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了。”胡惟庸撇着化学,边说边比划。
“何以见得?”朱元璋来了兴趣,胡惟庸的能力是不错的,又肯卖命干。
胡惟庸总结了一下话语:“此前天幕说过的碳-14是放射性元素,这里又说木炭燃烧会形成所谓的一氧化碳,想必其中定有碳这元素,至于另外一众想来是氧了。”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那这碳-14和碳两者之间区别在哪?”
胡惟庸为之一窒,尬在了那里。
朱标接话道:“爹您忘了,天幕说过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根据其拥有的质子数不同而划分的,像金和汞。”
说着说着自己又停了下来,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按说元素的划分是根据质子数的不同来划分的,那么碳-14和碳如果质子数不同的话,碳-14应该是另外一种元素了,为什么还后面加个后缀14,真是奇怪。
当下又将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虽说并没有实际解答陛下的疑惑,众大臣还是纷纷直言“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吓死了,刚刚听天书,还以为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原来只是绕了绕,太子殿下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稍一琢磨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看着群臣都佩服朱标的才智,也赞扬了他一番。
想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吧,朱元璋让人将此番议论言论记下。
...
【如明朝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就写道: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又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
【冬天里宫女和奶妈们谁敢让皇嗣受冻,一定是把宫殿搞得密不透风,就这样适得其反让明朝皇家子孙们早早夭亡,所以明代皇宫里,婴儿夭折率高的原因找到了】
【就连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都差一点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溥仪在日记中写道: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
【而在皇宫内频频出现这一类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恰恰是因为皇宫里的特殊构造,对于皇宫里用的木炭都是上等的如红萝炭】
【烟少耐烧就没有设置烟囱用于排烟,又因为为了防风建造了火墙保暖】
【这么一来冬天把门窗一关,虽然保暖了,但里面的一氧化碳也难以排出去,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聚集在室内就容易中毒了】
【而民间平民百姓的房子没皇宫那么高的密闭性,四处漏风的房间恰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氧化碳的堆积,减少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
【另外对古代很多平民百姓来说,他们甚至烧不起炭,虽然木炭取暖体验确实不错但价格贵呀,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富贵人家才用的起,因此民间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极少值】
...
不消说朱元璋的脸色不好看,群臣的脸色也是极不好看,合着咱花大价钱建的院子房屋,最后反而因为足够密闭保暖而成了碳毒的帮凶?
“TNND,真是倒霉。”,明白小妾惨死真相的刘御史,郁闷地在心里骂道。
“竟是此等道理,快寒冬了,想来要抓紧重新改造一下房屋了。”其他大臣心里默默做着规划。
自古小儿难活,所以民间一般给新生儿取个贱名,以祈求孩童平安成长。
想不到皇家子嗣,从小金枝玉叶,吃穿用度具是全天下最好的,最后反因保护措施做得太好而夭折,若不是天幕给出的解释,恐怕至死也想不到是这种原因。
朱元璋一想到此又有些惆怅,要是朕有个忠心耿耿的穿越者辅佐该多好啊,天幕再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说皇家子嗣之事,单是天下之事就让大明裨益良多啊。
远远站着待命的小太监,偷偷抬头瞧了瞧陛下和一众文武百官,看着平时高不可攀的大臣都有些泄气,像落败的公鸡,心里也感叹:“陛下不许咱等奴婢烧炭取暖,原来也并不全是坏事呀!”
“嘿,烧炭取暖的没准还没咱能活呢!”
...
唐长安城,李世民脸色也是不好看。
明皇室子嗣出现的问题在大唐肯定也会有,幸好得天幕指点,不然多少无辜皇子嗣怕是在懵懂中薨夭去。
不仅他,长安城有名有姓的大户都是心存感激,祖宗保佑。
...
【得一提的是,虽然古人不知道罪魁祸首是一氧化碳,但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古人肯定会形成这样的常识】
【在屋子里烧炭可能会造成人昏迷甚至死亡,不过他把原因归结于火太大不通空气闷死的】
【那么古人对一氧化碳中毒有没有应对之策呢】
【有的,在惨痛教训之后,古人在冬天取暖时也是有相应措施的】
【大户人家在使用碳盆时都会有专人照看,盆中木炭是否需要添加,是否需要端出都有一定要求】
【而且一般卧室内少有碳盆出现,即便是需要取暖也是将房间烘热之后便将碳盆端出】
【清廷用的手炉多些,碳量会少一些,一氧化碳中毒会少很多】
【而在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记载,房中置水一盆并使窗户有透气处,或萝卜倒汁灌之,鼻移向风吹变形,这就是古人的防范之法】
【其实我们现在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都大差不差,使用煤炉、木炭等方式取暖时一定要记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不小心一氧化碳中毒了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
明金陵城,一众大臣也忙默念背诵下相关的应对策略,涉及到大明的相关言论会有专人记录整理,他们也乐得清闲。
如今事关自己的生死,没有人表现不积极的。
命嘛,没了这官位咋办?微臣还需留待有用之身为陛下效力呢!
...
《因为古时候没有一氧化碳所以不会中毒,要怪只能怪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狗头]》
《逻辑鬼才!》
《朱元璋是明朝灭亡的主要推手[狗头]》
《古代没有万有引力,所以人都随便飞[狗头]》
...
汉末南郡。
刘备等人直呼果然,然后忙将碳、氧写进了元素周期表当中,只是这依旧也没能解决众人的疑惑,碳-14和碳有什么区别,毕竟在上一个视频当中,受碳-14辐射伤害后那恐怖的症状至今还让众人心悸。
张飞看天幕的评论说得越来越离谱,知道他们是在那里耍宝,心想大汉够不够古,怎么俺不会飞?怎么二哥也不会飞?
《东北的火炉火炕都有烟囱,就算有一氧化碳也都从烟囱排出去了,从小到大基本没听说过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后来到了中原地区看到有些烧蜂窝煤的煤炉没有烟囱,直接在屋子里燃烧排气,我第一次看到时就想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吗?结果几年下来听到好多起。[捂脸]》
《曾经一氧化碳中毒过,有烟囱没错,但可能是火炉+烟囱的密封性不太好》
...
明金陵城。
“蜂窝煤?煤球也敢再屋里烧?不怕死人吗?”
刘御史惊呼,引得诸位同僚们瞩目。
煤球不能再屋里烧,否则会害死人的,这是常识啊。
咦,难道只要将煤球烧出的气体,通过烟囱排放出去就可以在屋内烧了吗?
天才啊!
“可是煤球燃烧产生的臭气怎么办?”他们知道以金陵城的工匠水平,不可能完全做到密闭,但臭味这东西可不管的啊,有缝隙的话不一会就满屋子臭味了。
“对哦差点忘了这茬。”一众大臣记得抓耳挠腮,实在想不出来只能眼睛盯着天幕的评论区,希望他们能给出更多的信息来。
...
《古代看看窗户,纸糊的;看看门,门缝贼大;看看屋顶,只有一层瓦片,这种情况还能中毒就奇怪了。》
《木炭也是要钱的,一般人用不了足够的量,不然也不至于有个词:“炭敬”》
《不只木炭,只要燃烧炭基燃料,就有可能中毒。贫民买不起木炭,但会在家里点火盆啊,烧木柴啊,我同学的岳父,就是小儿子准备结婚,他回老家收拾房子,嫌太冷点了一盆劈柴,当晚人就走了》
《现在的不都是无烟炭吗?这也会中毒?》
《一氧化碳又不是烟,含碳元素的东西不充分燃烧就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
...
前面天幕说房子盖得太好了会中毒,如今又被嫌弃房子这么差劲还能中毒。
一众大臣感觉有被冒犯到,纷纷指责评论的人没有礼貌,不懂尊老爱幼,毕竟老夫可是古人!
而看下来,那么多人现身说法,众人才知道原来碳毒这么普遍,烧木柴木板也可能会中毒,连后世也不能幸免。
...
天幕不久后再次切换,正中是位穿着圆领红袍带着乌纱帽的男人。
【礼贤下士#权谋故事#传统文化】
【马大人:你叫?】
【毕懋:毕懋】
【马大人:你改良的鸟铳很好用!】
【毕懋:是燧发枪,还望大人引荐给陛下!】
【马大人:不急,你觉得活字印刷怎么样?】
【毕懋:好,一次刻字可以反复印刷任何书籍】
【马大人:那为什么北宋发明至今几百年了,现在用的大多还是以前的印刷呢?】
【毕懋:这...还请大人赐教!】
【马大人:活字印刷可以随便排列那怎么能行,印刷本钱低了书可就谁都能看得起了,雕版多好,又统一又珍贵。】
...
明金陵城。
看到这,朱元璋眉头已经皱成一团,又一眼扫向众位大臣,看其一个个沉默,原来地方官吏竟是这种想法吗?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脾气暂时压下,继续看下去。
...
【毕懋:大人是有什么意思?】
【马大人:没什么,就是告诉你现状,哎~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还和你同姓呢?】
【毕懋:不同,燧发枪是为朝廷而造的。】
【马大人脸色一变,不悦道:“现在国泰民安用得着你这东西吗?”】
【毕懋:这...】
【马大人:奇技淫巧不算本事,知书达理才是真本事。】
【毕懋:这燧发枪,是您发明的啊!】
【马大人:哎,你也参与了制造啊。】
...
“好一个奇技淫巧不算本事!”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
他气的不是某个臣子,而是底下官员、地方官吏上下是这种心态,这种无知又傲慢的心态。
若放在以往,他可能笑笑就过了,如今见识过天幕后世的强大,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明白了那是代表着未来历史的走向,那是大明的未来!
那是千古的盛世,那是前无古人的大明,千古一朝的大明!
可如今,朝堂之上人心尚且如此,焉知地方上下不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吗?
所谓的奇技淫巧那是能给万民带来切切实惠的,是能让大明站在人类之巅的科技,而所谓的知书达理呢?
“狗屁的知书达理,读千年圣贤书可为百姓带来一丝一毫的实惠?读这么多年圣贤书可曾为百姓写过一本农书?圣贤书不过是拿来掩饰自己野心的工具罢了!”
“蛀虫!”
“蛀虫!”
食民脂糜民膏,不思报效朝廷,反而上下吃拿卡要,阻碍大明发展。
他越想越气,竟恨不得将这群奸佞斩尽杀绝!
胡惟庸带头跪倒在地,听着陛下宽大的袖子来回甩出的咻咻声,他当然知道陛下生的是什么气,不过这种得罪人的事他可不想去管,因此装聋作哑。
陛下没有在地方官场待过,自然不知道这股力量的强大。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呐,而且谁是阎王谁是小鬼谁分得清呢。
...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0/812/8325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