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7章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最新网址:m.bqk7.com
在德川家纲和他手下的大军犹豫不决之际,海峡对面的九州联军却是率先采取了行动。
正如考察团中某些人所预料的那样,海汉兴师动众把考察团带来关门海峡,目的就是为了观摩日本的内战,不可能在这里等待交战双方慢慢调整战术,甚至演变成长期对峙的局面。
考察团嘉宾多是各国政要人物,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很多人都巴不得赶紧把这场热闹看完然后各回各家。把前边的流程走完,正戏就该上演了。
率先动手的九州联军并未冒然在关门海峡内实施渡海登陆,而是另行选择了目标。
毕竟海峡对岸驻扎了数万幕府军,就算强行登陆成功,先头部队也会立即陷入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而九州联军兵力有限,只能尽量避免和对手打消耗战,所以干脆绕开了幕府集结重兵的海峡区域,选择了海峡东北方向二十里外的一处海岸。
从长州藩经陆路送往海峡前线的物资,大部分都要经过这处海岸附近,但幕府军在这里部署的防御措施,相对海峡前线要薄弱得多。
九州联军在拂晓时发动攻势,从海上绕了一个大圈接近目标,几乎没有费太大工夫就顺利登陆了,随即攻击了附近的一个储粮仓库,抢走了尚未转运去前线的粮食。
虽然附近收到警讯的幕府军迅速赶去救援,但还是未能阻止九州联军快进快出全身而退,甚至还在离开之前放了一把火,将来不及带走的物资和粮草全都烧了个干净。
在这场小小的冲突中,幕府一方只损失了几十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只是长州藩派去看管仓库和押送物资的人员,运输路线也在九州联军离开后很快得以恢复。
但这对幕府来说,却无异于当面打脸之举,令德川家纲十分恼怒。
大军压境之下,九州联军居然还敢主动出击,这次劫掠行动明显就是否决了任何和谈的可能,并且以此宣告了战争的开始。
而在海峡南岸观战的考察团虽然未能亲见这次交手的过程,但事后相关的战报却非常细致——负责指挥此次行动的两名联军将领,亲自来到考察团营地,恭恭敬敬地向他们详细汇报了作战过程。
这样的待遇,的确是远远超出了考察团成员们的预计,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海汉对于这场战争的掌控程度。
听完战报之后,考察团也就明白了为何没有安排他们去现场观战。
这种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是以破坏对方后勤保障为目标,并没有出现两军交战的大场面,的确观赏价值不高,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前往现场观战。
在联军将领的汇报结束后,石迪文又给急于观战的嘉宾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从今天开始,九州联军会不断实施这样的行动,直到幕府主动发起正面攻势为止。”
这话一出,其实已经基本毫无遮掩地表明了海汉的立场。
海汉显然十分清楚九州联军的作战计划,这当然极有可能是因为海汉本身就是计划的制定者之一。
而这个作战计划是看准了幕府的短板,目的就是逼迫对方踏入九州联军的预设战场。
<!-- Ads Codes -->
不少人立即便想到,九州联军有了海汉撑腰,那幕府军想要在这场远征中取胜恐怕就很难了。
正如石迪文所说的一样,九州联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四处出击,在更大范围内对幕府军的后勤补给线展开袭扰战。
这种作战方式通常来说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几乎倾尽全国之力才促成此次讨伐行动的幕府,却是不能承受之重。
组织数万人的后勤补给本就是极为艰难的任务,为了防止九州联军的武装舰队在海上拦截,相当一部分的物资只能通过陆路运往前线。
而如今这些近海陆路通道也变得不再安全,那就意味着前线的数万军队随时有可能会陷入到补给线中断的窘境中。
为了保障补给线的安全,就只能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应付对手的袭扰战,但这种措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照此发展下去,双方在海峡两岸对峙的局面持续越久,幕府军所面临的后勤压力就越大。
幕府军的作战计划虽然还未完成调整,但迫于形势,也没法再拖下去了。
狭窄的关门海峡为渡海登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会让所有的备战行动无法遮掩。
在海汉的协助下,某天下午九州联军侦察到对岸的幕府军向海峡最窄处集结,并且大量船只也在朝着这个方向靠拢。
这是很明显的发动渡海作战的信号,随即九州联军也开始朝这里集结海陆部队,准备截击幕府军。
收到消息的石迪文立刻通知了考察团,安排他们搭乘东海舰队的战船进入海峡观战。
关于观战的安排,海汉早已通过酒井忠清通知了幕府方面。不过为了防止交战双方发生误击,所有出海的海汉战船还是特意在桅杆上悬挂了醒目的超大幅双色旗,以此来表明身份。
海汉舰队停在了海峡东端的海面上,距离可能发生交战的海峡最窄处仅有十里不到。在这个位置既不会影响到双方的战船进出海峡,又便于观察整个战场态势变化。
考察团几乎是人手一副望远镜,将靠近海峡一侧的船舷挤得满满的。
眼见交战双方的战船都在不断涌入海峡,大战一触即发,观战的看客们都是十分兴奋。
被海汉忽悠着远渡重洋跑到这里来,总算没有白跑一趟,这下可以看到期待已久的好戏了。
不仅是考察团的这些外国嘉宾,就连来此观战的穿越众当中,绝大多数人其实也没有亲眼见识过万人规模的陆海一体战。
海汉早期在三亚遭遇的武装冲突都规模不大,而真正比较激烈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几乎都是在海外,能直接参与其中的仅有少数将领,身处海汉本土的人只能在事后的战报中了解作战过程,极少能有直面战场的机会。
在德川家纲和他手下的大军犹豫不决之际,海峡对面的九州联军却是率先采取了行动。
正如考察团中某些人所预料的那样,海汉兴师动众把考察团带来关门海峡,目的就是为了观摩日本的内战,不可能在这里等待交战双方慢慢调整战术,甚至演变成长期对峙的局面。
考察团嘉宾多是各国政要人物,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很多人都巴不得赶紧把这场热闹看完然后各回各家。把前边的流程走完,正戏就该上演了。
率先动手的九州联军并未冒然在关门海峡内实施渡海登陆,而是另行选择了目标。
毕竟海峡对岸驻扎了数万幕府军,就算强行登陆成功,先头部队也会立即陷入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而九州联军兵力有限,只能尽量避免和对手打消耗战,所以干脆绕开了幕府集结重兵的海峡区域,选择了海峡东北方向二十里外的一处海岸。
从长州藩经陆路送往海峡前线的物资,大部分都要经过这处海岸附近,但幕府军在这里部署的防御措施,相对海峡前线要薄弱得多。
九州联军在拂晓时发动攻势,从海上绕了一个大圈接近目标,几乎没有费太大工夫就顺利登陆了,随即攻击了附近的一个储粮仓库,抢走了尚未转运去前线的粮食。
虽然附近收到警讯的幕府军迅速赶去救援,但还是未能阻止九州联军快进快出全身而退,甚至还在离开之前放了一把火,将来不及带走的物资和粮草全都烧了个干净。
在这场小小的冲突中,幕府一方只损失了几十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只是长州藩派去看管仓库和押送物资的人员,运输路线也在九州联军离开后很快得以恢复。
但这对幕府来说,却无异于当面打脸之举,令德川家纲十分恼怒。
大军压境之下,九州联军居然还敢主动出击,这次劫掠行动明显就是否决了任何和谈的可能,并且以此宣告了战争的开始。
而在海峡南岸观战的考察团虽然未能亲见这次交手的过程,但事后相关的战报却非常细致——负责指挥此次行动的两名联军将领,亲自来到考察团营地,恭恭敬敬地向他们详细汇报了作战过程。
这样的待遇,的确是远远超出了考察团成员们的预计,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海汉对于这场战争的掌控程度。
听完战报之后,考察团也就明白了为何没有安排他们去现场观战。
这种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是以破坏对方后勤保障为目标,并没有出现两军交战的大场面,的确观赏价值不高,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前往现场观战。
在联军将领的汇报结束后,石迪文又给急于观战的嘉宾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从今天开始,九州联军会不断实施这样的行动,直到幕府主动发起正面攻势为止。”
这话一出,其实已经基本毫无遮掩地表明了海汉的立场。
海汉显然十分清楚九州联军的作战计划,这当然极有可能是因为海汉本身就是计划的制定者之一。
而这个作战计划是看准了幕府的短板,目的就是逼迫对方踏入九州联军的预设战场。
<!-- Ads Codes -->
不少人立即便想到,九州联军有了海汉撑腰,那幕府军想要在这场远征中取胜恐怕就很难了。
正如石迪文所说的一样,九州联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四处出击,在更大范围内对幕府军的后勤补给线展开袭扰战。
这种作战方式通常来说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几乎倾尽全国之力才促成此次讨伐行动的幕府,却是不能承受之重。
组织数万人的后勤补给本就是极为艰难的任务,为了防止九州联军的武装舰队在海上拦截,相当一部分的物资只能通过陆路运往前线。
而如今这些近海陆路通道也变得不再安全,那就意味着前线的数万军队随时有可能会陷入到补给线中断的窘境中。
为了保障补给线的安全,就只能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应付对手的袭扰战,但这种措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照此发展下去,双方在海峡两岸对峙的局面持续越久,幕府军所面临的后勤压力就越大。
幕府军的作战计划虽然还未完成调整,但迫于形势,也没法再拖下去了。
狭窄的关门海峡为渡海登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会让所有的备战行动无法遮掩。
在海汉的协助下,某天下午九州联军侦察到对岸的幕府军向海峡最窄处集结,并且大量船只也在朝着这个方向靠拢。
这是很明显的发动渡海作战的信号,随即九州联军也开始朝这里集结海陆部队,准备截击幕府军。
收到消息的石迪文立刻通知了考察团,安排他们搭乘东海舰队的战船进入海峡观战。
关于观战的安排,海汉早已通过酒井忠清通知了幕府方面。不过为了防止交战双方发生误击,所有出海的海汉战船还是特意在桅杆上悬挂了醒目的超大幅双色旗,以此来表明身份。
海汉舰队停在了海峡东端的海面上,距离可能发生交战的海峡最窄处仅有十里不到。在这个位置既不会影响到双方的战船进出海峡,又便于观察整个战场态势变化。
考察团几乎是人手一副望远镜,将靠近海峡一侧的船舷挤得满满的。
眼见交战双方的战船都在不断涌入海峡,大战一触即发,观战的看客们都是十分兴奋。
被海汉忽悠着远渡重洋跑到这里来,总算没有白跑一趟,这下可以看到期待已久的好戏了。
不仅是考察团的这些外国嘉宾,就连来此观战的穿越众当中,绝大多数人其实也没有亲眼见识过万人规模的陆海一体战。
海汉早期在三亚遭遇的武装冲突都规模不大,而真正比较激烈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几乎都是在海外,能直接参与其中的仅有少数将领,身处海汉本土的人只能在事后的战报中了解作战过程,极少能有直面战场的机会。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0/97/18005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