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备受打击的赵德言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第二天,兵部人头攒动,都围着老李靖追问萧锐的绝招。老李靖哪里知道萧锐怎么算的?即便是知道,也不会这么说出去。事关军事机密,法不可轻传。
这个年代兵法被视为了不得的学问,普通百姓基本都是不识字的文盲,读不起书所以代代不识字。识字的人都在有钱有势的大家族,或者是落魄的家庭,被称为寒门。
有书的人家也不多,除了大世家那种藏书库,普通寒门大多数只有寥寥几本经义,或者更惨的就一两本识字蒙学的书册。
至于兵法?《孙子兵法》距大唐也有一千年了,可因为古代印刷技术、造纸技术的限制,加上战争等因素,没有失传就不错了,收藏有这本书的都不是普通人家。
李靖一身兵法得自舅舅韩擒虎,韩擒虎是开隋九老之一,隋朝名将,一生征战无数,家学渊源,后来将一身本事和家传书册全部传给了资质绝顶的外甥李靖。临死之际大呼:生前上柱国,死后阎罗王。所以,世间传说,阎罗王就是韩擒虎。
大唐武将不少吧,除了宗师名将李孝恭、李道宗,其他人不少都是泥腿子出身。猛将居多,但儒将寥寥。
有资格说自己知兵的,唯有李绩、侯君集。李绩原名徐绩,字茂公。出身富豪家庭,所以有条件学习文化知识,投唐后被皇帝李渊赐姓李。
侯君集出身幽州,是贫寒的街头混混,早年为人浮夸无才,后来隋末大乱时投了秦王府,渐渐受到秦王李世民的重用,身经百战走上高位。自知底蕴不足,上进心驱使他想学习兵法。
皇帝李二命李靖教他兵法,但李靖教授过程中有藏私。侯君集就告李靖不遵圣谕,有谋反之心。
皇帝责备李靖,李靖却说,是侯君集有二心。自己教的都是对外敌的兵法,学会这对外的部分,足够他守土开疆对付蛮夷了。可侯君集贪心不足,还想学习对内的部分,自己不教,他就来告状?、
于是皇帝也不好说什么,教授兵法一事就此作罢,也因此一节,侯君集算是李靖的半个徒弟。可李靖对他很是不喜。
历史证明老李靖的眼光没错,侯君集最后的确谋反了。
但现在嘛,出现了很多变故,侯君集和李靖的恩怨还有,但有了萧锐横空出世,侯君集收敛了许多。
即便是侯君集这种身居高位的大将想学兵法都难如登天,更别说普通人了。足见兵法的珍贵。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萧锐著书三国的时候,被皇帝严令封杀的缘故。
倘若世间人人手握一本三国,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各地反贼团伙都学着三国用兵……啧啧,那场面。估计能把朝堂气死。
监牢底层,无聊的赵德言在书架上翻找着书册翻看。
“咦?《三国演义》?没听过这本书册,只知道《三国志》,这本是何人所著?”翻看一看,“萧锐?侯爷,萧锐是谁?怎么跟您同名同姓呢?哪朝人物?”
萧锐给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不才,正是在下。”
噗……
“这是您著的书?只知道您擅长写话本流传,没听过您还著书立说呀!这难道也是话本?”赵德言饶有兴致的翻看起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妙!短短一句话,道尽了天下兴亡事。”
……
萧锐解释道:“这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的,三分真七分假,也是话本。但传世不广,被严禁私下流传。老高也真是的,让他布置个书房,给我弄点没看过的书呀,怎么我自己写的书也摆上了?”
赵德言已经津津有味的沉浸其中了,对于萧锐的碎碎念毫无所觉。
几天之后,后宫立政殿里,皇后在教育着儿子李承乾,“你姐夫回来许多天了,其他人都知道去探望一下,为何你却从未提起?难道还在记恨他?”
李承乾摇头道:“回禀母后,儿臣不敢,没有记恨姐夫。只是、只是……跟他相处太别扭。”
别扭?
皇后伸手点了一下儿子的脑门,“榆木脑袋。安逸容易滋生傲慢,你姐夫对你严苛一些,是为了你好。就因为打了你两顿,你就耿耿于怀,如此心胸,将来岂能为君?”
“此次你姐夫深陷牢狱,有一半责任是因为你,就算不因为亲情,论恩情,你也应该去探望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儿臣记下了,这就过去。不知道姐夫喜欢什么?或者缺点什么?总不能空手去吧?”
皇后笑道:“你去问长乐吧,她最清楚。对了,赵德言也跟你姐夫关在一起,当初在草原人家照顾过你,你顺便探望一下他。莫让人说你忘恩负义。”
赵先生?李承乾惊喜道。
“好的,我这就去找小妹。”
看着儿子态度大转,皇后犯了嘀咕,儿子为何对赵德言如此亲近?是不是被带偏了?于是她迈步去寻了皇帝。
“什么?让乾儿拜师赵德言?不行,绝对不行!”听完皇帝的解释,皇后大声反对。
皇帝耐心道:“这不是朕的意思,是萧锐的建议。你难道信不过萧锐的眼光吗?还是说信不过赵德言的才华?他能辅佐突厥多年,还能跟李靖和萧锐过招儿,足见其才了。比那些只知道读书的老学究强。”
皇后担忧道:“可他毕竟是降将。而且是汉人投了草原,这样的人,人品可信吗?”
皇帝沉吟道:“朕也曾经这般担心过。但萧锐解释说,赵德言是被前隋逼走的,不能说他背叛了汉人。因为他主政草原之后,一直在推行王化,移风易俗整顿突厥内部,想教化草原百姓。并未主动挑起两国战事。”
“至于大战时候出力,那是各为其主的忠诚,臣子本分,无可厚非。这些可以证明此人的人品不差。”
“观音婢,你没有发现吗?最重要的是,乾儿喜欢此人。我们给他请过好几个先生,乾儿都是敷衍的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哪怕是名师萧锐,也无法将乾儿按在身边教诲。只能别出心裁让他行万里路。可这些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乾儿身边需要有一个让他亲近、且才华足够的先生。”
“朕已经想好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再跟赵德言谈一谈,他若同意,过段时间就公开宣旨任命。”
听到这里,皇后已经不再说话了,既然皇帝都定下了,自己也只能同意。
监牢底层,赵德言连续几天都沉迷于三国,读到赤壁之战的时候,差点把书扔出去。
“侯爷,在下今日才明白,为何你们一眼就能看穿突利,闹了半天全是你写过的招数?”
“枉我赵德言还自诩学富五车,当初通过三国志设计的时候还沾沾自喜,现在看来,就跟井底之蛙跳梁小丑一样……”
萧锐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用这么妄自菲薄,不单你一个人这么感觉,不少人都这么说。”
噗……您这是在安慰人吗?
“夫君,赵先生,休息一下吧。今日给你们带了土豆炖鸡。快点洗洗手准备吃饭了。”襄城亲自提着食盒走了过来。
这个年代兵法被视为了不得的学问,普通百姓基本都是不识字的文盲,读不起书所以代代不识字。识字的人都在有钱有势的大家族,或者是落魄的家庭,被称为寒门。
有书的人家也不多,除了大世家那种藏书库,普通寒门大多数只有寥寥几本经义,或者更惨的就一两本识字蒙学的书册。
至于兵法?《孙子兵法》距大唐也有一千年了,可因为古代印刷技术、造纸技术的限制,加上战争等因素,没有失传就不错了,收藏有这本书的都不是普通人家。
李靖一身兵法得自舅舅韩擒虎,韩擒虎是开隋九老之一,隋朝名将,一生征战无数,家学渊源,后来将一身本事和家传书册全部传给了资质绝顶的外甥李靖。临死之际大呼:生前上柱国,死后阎罗王。所以,世间传说,阎罗王就是韩擒虎。
大唐武将不少吧,除了宗师名将李孝恭、李道宗,其他人不少都是泥腿子出身。猛将居多,但儒将寥寥。
有资格说自己知兵的,唯有李绩、侯君集。李绩原名徐绩,字茂公。出身富豪家庭,所以有条件学习文化知识,投唐后被皇帝李渊赐姓李。
侯君集出身幽州,是贫寒的街头混混,早年为人浮夸无才,后来隋末大乱时投了秦王府,渐渐受到秦王李世民的重用,身经百战走上高位。自知底蕴不足,上进心驱使他想学习兵法。
皇帝李二命李靖教他兵法,但李靖教授过程中有藏私。侯君集就告李靖不遵圣谕,有谋反之心。
皇帝责备李靖,李靖却说,是侯君集有二心。自己教的都是对外敌的兵法,学会这对外的部分,足够他守土开疆对付蛮夷了。可侯君集贪心不足,还想学习对内的部分,自己不教,他就来告状?、
于是皇帝也不好说什么,教授兵法一事就此作罢,也因此一节,侯君集算是李靖的半个徒弟。可李靖对他很是不喜。
历史证明老李靖的眼光没错,侯君集最后的确谋反了。
但现在嘛,出现了很多变故,侯君集和李靖的恩怨还有,但有了萧锐横空出世,侯君集收敛了许多。
即便是侯君集这种身居高位的大将想学兵法都难如登天,更别说普通人了。足见兵法的珍贵。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萧锐著书三国的时候,被皇帝严令封杀的缘故。
倘若世间人人手握一本三国,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各地反贼团伙都学着三国用兵……啧啧,那场面。估计能把朝堂气死。
监牢底层,无聊的赵德言在书架上翻找着书册翻看。
“咦?《三国演义》?没听过这本书册,只知道《三国志》,这本是何人所著?”翻看一看,“萧锐?侯爷,萧锐是谁?怎么跟您同名同姓呢?哪朝人物?”
萧锐给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不才,正是在下。”
噗……
“这是您著的书?只知道您擅长写话本流传,没听过您还著书立说呀!这难道也是话本?”赵德言饶有兴致的翻看起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妙!短短一句话,道尽了天下兴亡事。”
……
萧锐解释道:“这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的,三分真七分假,也是话本。但传世不广,被严禁私下流传。老高也真是的,让他布置个书房,给我弄点没看过的书呀,怎么我自己写的书也摆上了?”
赵德言已经津津有味的沉浸其中了,对于萧锐的碎碎念毫无所觉。
几天之后,后宫立政殿里,皇后在教育着儿子李承乾,“你姐夫回来许多天了,其他人都知道去探望一下,为何你却从未提起?难道还在记恨他?”
李承乾摇头道:“回禀母后,儿臣不敢,没有记恨姐夫。只是、只是……跟他相处太别扭。”
别扭?
皇后伸手点了一下儿子的脑门,“榆木脑袋。安逸容易滋生傲慢,你姐夫对你严苛一些,是为了你好。就因为打了你两顿,你就耿耿于怀,如此心胸,将来岂能为君?”
“此次你姐夫深陷牢狱,有一半责任是因为你,就算不因为亲情,论恩情,你也应该去探望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儿臣记下了,这就过去。不知道姐夫喜欢什么?或者缺点什么?总不能空手去吧?”
皇后笑道:“你去问长乐吧,她最清楚。对了,赵德言也跟你姐夫关在一起,当初在草原人家照顾过你,你顺便探望一下他。莫让人说你忘恩负义。”
赵先生?李承乾惊喜道。
“好的,我这就去找小妹。”
看着儿子态度大转,皇后犯了嘀咕,儿子为何对赵德言如此亲近?是不是被带偏了?于是她迈步去寻了皇帝。
“什么?让乾儿拜师赵德言?不行,绝对不行!”听完皇帝的解释,皇后大声反对。
皇帝耐心道:“这不是朕的意思,是萧锐的建议。你难道信不过萧锐的眼光吗?还是说信不过赵德言的才华?他能辅佐突厥多年,还能跟李靖和萧锐过招儿,足见其才了。比那些只知道读书的老学究强。”
皇后担忧道:“可他毕竟是降将。而且是汉人投了草原,这样的人,人品可信吗?”
皇帝沉吟道:“朕也曾经这般担心过。但萧锐解释说,赵德言是被前隋逼走的,不能说他背叛了汉人。因为他主政草原之后,一直在推行王化,移风易俗整顿突厥内部,想教化草原百姓。并未主动挑起两国战事。”
“至于大战时候出力,那是各为其主的忠诚,臣子本分,无可厚非。这些可以证明此人的人品不差。”
“观音婢,你没有发现吗?最重要的是,乾儿喜欢此人。我们给他请过好几个先生,乾儿都是敷衍的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哪怕是名师萧锐,也无法将乾儿按在身边教诲。只能别出心裁让他行万里路。可这些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乾儿身边需要有一个让他亲近、且才华足够的先生。”
“朕已经想好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再跟赵德言谈一谈,他若同意,过段时间就公开宣旨任命。”
听到这里,皇后已经不再说话了,既然皇帝都定下了,自己也只能同意。
监牢底层,赵德言连续几天都沉迷于三国,读到赤壁之战的时候,差点把书扔出去。
“侯爷,在下今日才明白,为何你们一眼就能看穿突利,闹了半天全是你写过的招数?”
“枉我赵德言还自诩学富五车,当初通过三国志设计的时候还沾沾自喜,现在看来,就跟井底之蛙跳梁小丑一样……”
萧锐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用这么妄自菲薄,不单你一个人这么感觉,不少人都这么说。”
噗……您这是在安慰人吗?
“夫君,赵先生,休息一下吧。今日给你们带了土豆炖鸡。快点洗洗手准备吃饭了。”襄城亲自提着食盒走了过来。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1/1256/11323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