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镇国神器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朱翊钧已经看完了薄薄的明穆宗实录,他对高拱的政绩是不认可的。
隆庆元年,以高拱为首的晋党和以徐阶为首的徐党,在朝中进行了激烈的党争和倾轧,高拱被抓到了把柄,最后在隆庆元年五月,被言官给弹劾倒台,被迫致仕回乡。
高拱之所以倒台,和隆庆元年的胡应嘉案有关。
隆庆皇帝刚刚登基的第一年,考察庶官,吏部尚书杨博,负责考察京官,贬斥言官郑钦、胡惟新,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对杨博发出了质询:为何在正月的考核里,山西人无考核下等者?弹劾杨博考察官吏不公,上下其手,营私舞弊。
高拱认为胡应嘉是党同妄奏,拟旨斥为民,这一下子引起了言官们的激烈反弹。
五个月内,广东道试御史齐康、南京吏科给事中岑用宾、湖广道御史尹校、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南京广东道御史李复聘、工科给事中李贞元等等数十人接连上奏弹劾,高拱只能反复上奏请求致仕。
隆庆元年五月,高拱致仕回乡。
高拱之所以倒台,是因为吏部尚书杨博,曲庇乡里、包庇山西籍贯的官吏,以私愤谪诸官,党同排异,高拱回护。
高拱被骂为国之巨蠹,大明朝的蔡京,在政斗中,耻辱的离开了京堂。
这是在政斗的方面,高拱的狗斗术远不如徐阶,更遑论张居正了,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这些文官谁能斗得过张居正?
徐阶最后也被掀翻了,罪名是尸位素餐奉职无状,嘉靖年间,皇帝事神仙土木,而徐阶作为辅臣,不能责难陈善也就罢了,还多数赞同,还让儿子徐璠主持永寿宫之事;徐阶和严嵩缔交连姻,徐阶更是十五年时间内,无一言相忤严嵩,等到严嵩倒台徐阶立刻攻讦,为人臣不忠、与人交不信。
最重要的是,胡宗宪瘐死案,让徐阶太被动了。
隆庆二年七月,徐阶致仕回乡,离开了朝堂。
隆庆二年八月,张居正上万言书,条陈六事振奋朝纲,这道奏疏就是张居正赫赫有名的陈六事疏,针对国朝种种弊病,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解决办法。
隆庆皇帝面对冗长的陈六事疏,下章六部复议,最后复议的结果是,都察院、兵部、户部、吏部全都反对,最终隆庆皇帝批复了一句,知道了。
隆庆三年十二月首辅李春芳、张居正等请命复启用高拱,高拱入阁掌吏部事儿,开始了高拱当国的时间。
这段时间,其实高拱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俺答封贡。
通海运的是梁梦龙,那是张居正的门下,整饬边方是戚继光,那也是张居正的门下,戚继光督师蓟辽的时候,高拱还在新郑老家心心念念的等待着朝廷重新启用;举荐殷正茂的是张居正的嫡系湖广道御史陈堂,力排众议让殷正茂前往两广任总督的是张居正。两广总督这个职位是张居正和高拱正式决裂的关键时间。
殷正茂的表现不俗,虽然刚到吃了点败仗,后来拆人家门凑军饷,终于把两广安定了下来。
朱翊钧读完了明穆宗实录,对高拱的政绩,并不认可,觉得高拱无能,他个人觉得高拱不厉害,尤其是高拱的第一次倒台,是包庇杨博庇佑晋人。
至于第二次,朱翊钧是事主,高拱要敲掉的是万历皇帝的爪牙,取缔司礼监。
朱翊钧看高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浓重的有色眼镜,毕竟要敲掉的是他爪牙,他当然不乐意,看高拱自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面目可恶。
当然可能是他面前的帝师,帝国的元辅张居正,实在是太能干了!以至于让皇帝产生一种错觉,天下首辅本就应该这么能干。
在吏治上,万历元年起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万历三年,糊名草榜,底册填名。
在军事上,支持刘显父子平定掌都蛮,支持李成梁塞外大捷,平定古勒寨,安定两广。
在经济上,万历二年起南衙宋阳山开始清丈,万历三年起,山东、南衙、湖广、江西、福建、两广,开始清丈还田,推行六册一账,收付复式记账法。
在文化上,整饬学政,对提学官进行考察,荡涤学政阴霾,革除唯心务虚六十四家书院。
张居正当国之后,正在一步步完成他隆庆二年陈六事疏中的承诺,一步步的推行着自己的新政,把已经行将朽木的大明朝一步步的从泥潭的深渊里拉出来。
“陛下,吃第五个包子吃饱了,前面的包子不能不算数。”张居正提醒着陛下,陛下对高拱无能的评断唯心,罔顾事实了。
张居正认为自己的江陵新政是站在高拱当国留下的基础上,而不是平地起高楼,建的空中楼阁。
张居正从不认为高拱有胆量、有能力、有决心做出刺王杀驾案,高拱只是认为司礼监的阉党祸国殃民。
“朕德凉幼冲,所以要先生在侧辅弼,先生做的很好。”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平静的说道。
无论小皇帝内心究竟何等想法,他只能这么说,这是政治表态,安抚冯保、张居正,表达自己继续支持新政的决心,朱翊钧是皇帝,是个政治人物,在立场的表态上,含糊不清,就会搞的乌烟瘴气。
“陛下圣明。”张居正听懂了,陛下这个年纪,就已经对朝堂的这些把戏,掌握的如此炉火纯青,熟练的就像是一个数十年的经年老吏,令人安心的同时,也令人由衷的有些感慨,陛下过了年也才十四虚岁。
虚岁,把在娘胎里的年龄算上,周岁,出生之后算起。
高拱和皇帝奏对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忽略皇帝的年龄,他看到的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是一个洞悉万物无穷之理的闻达君子,是一个对是非对错有着清楚认知的不惑士人。
高拱面前的君王,总是在阳光灿烂小皇帝和不可名状的怪物之间灵活的转变着,和高拱奏对的时候,就显得不可名状,跟张居正奏对时则阳光灿烂。
“先生说的有理,吃第五个包子吃饱了,前面的包子,不能不算数,诚然,新郑公和严嵩徐阶之流比起来,那已经是少有的能臣干吏了。”朱翊钧这话是真心实意的。
严嵩当国,西北糜烂,徐阶当国,天下兼并,这样一对比,就显得高拱已经尤为可贵了,高拱也在找反面的金银铜钱,反过来了一些。
朱翊钧已经很客气了,没有把高拱和蔡京之类的奸臣,相提并论。
蔡京之后是靖康之耻,高拱之后是万历中兴,高拱已经是文臣之中少有的能臣,这就是朱翊钧给高拱的客观评价。
“冯大伴,带着新郑公看看朕的文华殿偏殿吧。”朱翊钧对冯保笑着说道。
接下来就到了冯保表演的时刻,高拱离任之后,小皇帝干了什么,冯保要一一介绍,因为高拱是先帝遗命的辅臣之首,也算是一个交代,把你高拱撵跑了,张居正这个首辅做的有模有样,并没有把国朝折腾的一团糟。
“《矛盾说》。”冯保带着高拱来到了第一个橱窗之前,透明的玻璃内,是大明皇帝和元辅联名著作矛盾说的原本,上面有陛下的亲笔书押和笔记,是宫刻本矛盾说的原文原版。
冯保将这本矛盾说拿了出来,自己拿着翻动了下,若是高拱留心,就会发现这本矛盾说的内容更加炸裂,皇帝一再想要把君父、君国、君师分开,而张居正总是避而不谈,这是宫刻本没有的,连张居正都不能触碰的话题。
冯保不让高拱碰这本矛盾说,而是翻动了一下后,放回了玻璃橱窗之内,在冯保眼里,这就是镇国神器,是皇帝和张居正共同创作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那个道。
冯保至今对矛盾说理解仍然非常浅薄,天下读书人对矛盾说的理解,都不如皇帝和元辅。
“《甘薯图说》。”冯保来到了第二个橱窗前,这是徐贞明和陛下联合创作,收集天下农书,讲农学的一本书,相比较薄薄一册的矛盾说,四十四卷的甘薯图说,是安顿天下生民的救荒神物。
这也是镇国神器,粮食是万千政务之源,是大明新政源源不断的动力。
甘薯说的甘薯和马铃薯,占据了一大部分的篇幅,甘薯和马铃薯,是张居正门下罗拱辰进献的祥瑞,罗拱辰走了谭纶的路子找杨博被拒之门外,走了戚继光的路子,找张居正游说对洋舶征税。
高拱看着第三个橱窗空空如也,有些疑惑的说道:“这里面为什么是空的?”
“上面写着一个工字,陛下说农工为国之柱石,日后收集到的工书,都放到里面去,现在还没找到,所以只能这样空着了。”冯保看着那个空空如也的橱窗,摇头说道。
这个橱窗建好之后,一直没有足够分量的宝书放进去,一直是陛下的遗憾。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擅长机械者钻研机械者,必然是投机取巧之辈;欲速则不达;这种风力舆论之下,小皇帝想找本综述大明工艺的著作都找不到。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冯保来到了第四个橱窗前,看着两本兵书,这两本是陛下学习的笔记,相比较其他耀眼的天赋,陛下的军事天赋几乎为零,皇帝对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的阅读,但是读了这么久兵书,皇帝就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瞎指挥。
皇帝读不通这东西,但不代表这不是镇国神器,这是大明军队建设的总纲,是大明屡战屡胜的不二法门,道理很简单,能做到的始终少之又少。
“《六册一账收支复式簿记》和泰西来的《借贷记账法》。”冯保带着高拱来到了第五个橱窗面前,这里面放着两本记账法。
这是大明税赋改革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样也是大明度数旁通的具体表现,六册一账是王国光的原创,借贷记账法是万士和、陈学会翻译的泰西算学,之所以它们被放在这个橱窗里,是因为它是新政中财税改革的代表作。
这背后代表着清丈、还田、官厂等等财税改制,同样有理由作为镇国神器,被放在文华殿的偏殿之内。
“郑王世子载堉所著《算学启蒙》、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程大位所著《算学统宗》。”冯保来到了第六个橱窗,这里面是度数旁通的具体成果,是大明算学集大成的作品,这里面还放着一本没写完的《万历律历》,这里是度数旁通、算学经典的镇国神器。
“《大明会典嘉靖续纂会典》、《考成法》、《公私论》。”第七个里面放着三卷书,在朱翊钧看来,考成法是皇帝御百官的缰绳是工具,大明会典是纲领,而公私论是政治活动中的准绳,这里面其实就是政治学,对于国朝而言,非常重要。
一共七个橱窗,里面是哲学、农学、工学、兵学、财学、算学和政学。
高拱看着七个橱窗,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疑惑的说道:“那儒学呢?四书五经何在?”
高拱看完了七个橱窗,发现了问题,大明似乎正在逐渐的抛弃儒学,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涉及到了大明国朝的问题或者说利益分配的总纲,居然被弃之不顾了。
高拱觉得自己已经很大胆了,要敲掉皇帝的獠牙,司礼监。
而张居正更加大胆,罔顾人情的推崇循吏,还要抛弃儒学,这根本就是带着小皇帝在造反!
造儒家的反!
真的让张居正做成了,大明还是大明吗?
冯保看了七个橱窗,看着高拱露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笑容,正如陛下所言,高拱已经是政治上的死人。
冯保才不会回答高拱的问题,带着参观就只是参观,他根本不打算答疑,他来到了窗边说道:“这是陛下的两架千里镜,钦天监正在督造一台径为三尺六寸六分,长为三丈六尺五寸四分(12.2米)的大型千里镜,也就是咱们大明磨不出更大的抛物线镜,只能做这么大了。”
“是为了方便便解开陛下的一些疑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郑公不必忧虑,都是内帑出的钱,供陛下观星使用。”
朱翊钧的新玩具,超大型千里镜,来看清楚土星环,现在土星环就像是两个小耳朵一样,根本看不清楚它本来的面目,这就是奇观。
若说有什么用,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但是说没用,那大明朝每条船上负责指引方向的舟师有话要说。
这东西研究不明白,是要迷航的。
冯保带着高拱来到了三棱镜前,解释着白光其实是七色光,而且七色光外仍然有温度,证明七色光之外仍然有光,继续向前,则是几个模型,夹板舰模型、三桅夹板巨舰模型、五桅过洋船模型、水翼飞船模型和画舫模型,画舫也是大明船只之一。
三桅夹板巨舰,大明一共建了两艘,松江府一艘,吕宋总督府一艘,就彻底停止建造了。
水翼帆船的模型有许多许多个,各种型号都有,主要用于各种不同任务的需求,而比较适合漂洋过海的则是三体水翼帆船,这玩意儿,甚至能远航到吕宋等大洋之中。
一架108键的击弦琴,每五天王夭灼都要过来弹奏一番,朱载堉仍然没有放弃,想要用艺术熏陶一下小皇帝,小皇帝则认为弹琴的艺术,不如种地的艺术,总是对乐理厌学。
毛呢官厂出产的毛料,以及毛料生产的大氅,也在文华殿的偏殿之中,尚衣监设计,磅礴大气,这毛料衣物,不仅仅是皇庄在卖,京师的成衣店也在进行贩售,但是毛料一匹难求,宫里买了很多的毛料,为大明将士们织造去了。
王崇古急,非常急,他急着扩充产能,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永定毛呢厂无法满足大明朝旺盛的毛料需求。
冯保一边介绍着文华殿偏殿里的奇技淫巧,一边介绍着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朝廷财用仍然非常紧张,朝廷收的税赋多了,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
“有司礼监的大明,也不是不能革故鼎新,元辅先生说,宦官是大明监察的一股力量,虽然势力不强,但不可或缺。”冯保带着高拱回到御前时,不冷不淡的说了一句。
冯保和高拱的矛盾就在这里,高拱认为政怠宦成,宦官就是国家的毒瘤,而冯保作为毒瘤本瘤,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
宦官是天子家奴,出宫之后,就是代行皇权监察,而高拱要敲掉宦官干政。
高拱看完了这些,自问了一句,若是他为首辅,他能帮着陛下做到这些吗?答案是否定的。
高拱是个很执拗的人,这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在高拱看来,应该完全禁绝,皇帝舞刀弄枪与人斗狠,算怎么回事儿?
张居正是个循吏,谁能办成事就用谁,什么有用就研究什么,这就是典型的循吏,高拱不是循吏,他会疑惑儒学为何不在七个橱窗之内。
“新郑公以为先生新政如何?”朱翊钧看着高拱开口问道。
高拱俯首说道:“臣以为,国朝兴衰丧治,唯在贵当与责实,何为贵当?贵在适宜允当,不应该愚昧崇古,不讲世势,这是不对的。何为责实?求实,符合实际,不应该虚伪和虚妄。”
“能必贵当、计必贵当、利必贵当、法必贵当;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罪必责实;此四当四实,唯有如此,国是定,人心一,则上下之间,崇本尚质,急当下之急务而不为无益之事。”
“江陵公做的极好。”
高拱把张居正叫做荆人,这是一种蔑称,葛守礼就拿这话堵过张居正,现在高拱当着张居正的面儿,叫张居正江陵公,因为张居正做的的确很好。
哪怕是换成伊尹来做,不过如此。
“臣有除八弊疏,恳请陛下御览。”高拱从袖子里摸出了一本奏疏,这本奏疏已经卷了边,显然是已经写好很久很久了,而且时常翻阅,朱翊钧示意张宏呈上,认真的看完了除八弊疏。
这本奏疏的全名为《挽颓习以崇圣治疏》,朱翊钧逐字逐句的看完了高拱的奏疏,合上让张宏交给了张居正,开口说道:“高先生,远胜徐阶严嵩之流,乃国事干臣也。”
“朕疑惑为何高先生在嘉靖年间已经写成此疏,却从未上奏言此事?”朱翊钧从来没看过这本奏疏,张居正也没看过,显然这是高拱自己写好,但是从未拿出来的改革纲领。
这本奏疏讲的是吏治,除积弊,总纲为反腐,在高拱当国的二十九个月时间里,高拱一共惩贪六十四起,惩处贪官污吏一百六十四人,他当国惩贪反腐,功效极佳。
但是高拱从来没有把这本奏疏拿出来过。
朱翊钧发现自己确实跟张居正说的那样,对高拱的认知是有些偏见的。
“彼时严嵩徐阶当国,二人皆为贪墨巨蠹之辈,臣这本奏疏,便不能上奏了。”高拱回想起了当初,奏疏早就写成,但是彼时大势根本不允许这样的奏疏出现在朝堂之上,否则高拱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高拱选择了留在自己的手里。
“陛下臣不认同。”张居正看完了奏疏,将奏疏还给了张宏,摇头说道:“新郑公奏疏臣从未看到,但是新郑公的作为,臣看到了,他惩贪反腐,可是陛下,臣仍然以为,贿政造成的姑息为国之大弊,不除姑息,何谈惩贪?”
张居正和高拱在政治上最大的分歧,就是是否反贪,张居正认为先除姑息,再除贿政;而高拱认为贿政是姑息之基,除贿政就是除姑息。
高拱是个清廉的官员,若是贪赃,冯保早就追杀到新郑去了,还能让高拱活到现在?
高拱当国办得最大的事儿,就是惩贪。
高拱有姑息,他姑息了晋党,默认了杨博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包庇自己的党人,山西籍无一罢黜。
而张居正用考成法破姑息,官员升任罢黜,皆由考成而非人情,糊名草榜,底册填榜,除了姑息再除贿政,否则姑息大弊之下,惩贪根本就是无根之萍,不可能有效果。
“放到第七橱窗内,为政学。”朱翊钧让张宏把这本奏疏拿去了政学橱窗之内,认可了高拱的谏言。
朱翊钧看着高拱说道:“朕以为先生说得对,惩贪反腐是一定要做的,但是破姑息大弊在前为宜,朕把高先生的奏疏收入第七橱窗,等考成法大成,则惩贪反腐,除贿政之弊。”
朱翊钧仍然支持张居正的做法,先破姑息,同乡、同师、同榜、姻亲等等复杂关系制造出了一张互相包庇、互相袒护的大网,若是不能把姑息之弊破除,又如何反腐呢?
高拱脾气很倔,他承认张居正干得不错,但是他绝不承认自己不对,他还是觉得自己想的是对的,先惩贪杜贿政,姑息自破,这种政见之间的分歧,最终让高拱和张居正分道扬镳。
这种争端在隆庆六年一月时候,最为激烈,福建巡按御史杜化中,弹劾蓟州三镇总兵戚继光贪腐,贿赂兵部左侍郎谷中虚。
戚继光、福建参将王如龙、游击将军金科、福建都司佥书朱珏等文武,都在弹劾的名单之上。
斗争的最后结果是:兵部左侍郎谷中虚、福建何宽回籍听勘,福建按察使莫如善致仕,按察司转委运史李廷观冠带闲住,推官李一中降用。
但是武将屁事没有,因为张居正包庇了姑息了武将。
戚继光在蓟州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嘉靖二十九年和隆庆元年的入寇,都和这里有关。
高拱重清流,张居正重循吏。
朱翊钧比张居正更重循吏,大明都烂成这个模样,谁能做事就用谁,殷正茂贪怎么了?拆人家门怎么了?搬人床榻怎么了?不把倭患匪寇平定,权豪别说家门床榻了,连人都得死。
如果是隆庆六年,让朱翊钧选择,他还是选张居正,不选高拱。
“臣愚钝,仍不觉自己有错。”高拱对自己的想法非常坚持。
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高先生今日就回新郑吧。”
“臣告退。”高拱见小皇帝已经完全被张居正所蒙蔽,选择俯首告退。
张居正也一同离开,算是送送自己的当年的同道中人,他们二人在嘉靖、隆庆初年也是志同道合,同志同行同乐的朋友,只不过越走越远。
“江陵公把陛下教的很好。”高拱走出了文华殿和张居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居正教导有方。
高拱其实一点都不看好万历皇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万历皇帝不弘不毅,尤其是做事没有定性,品格堪称顽劣,所以高拱一直想敲掉司礼监,僭越皇权,让天下向治。
但是今天看小皇帝这架势,哪有一点当初的影子?
这显然,都是张居正的教导有方。
“我把新郑公叫回京师,本来是打算重启元年正月的刺王杀驾案的,陛下不准,这才罢休。”张居正也没藏着掖着,直接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目的,就是借着高拱生事儿,追查晋党,肃清流毒,但是皇帝依旧不肯,选择完全相信戚继光,就如同戚继光相信皇帝那样的相信。
朱翊钧坚信戚继光会一直胜利下去,而后将土蛮汗彻底赶出辽东,让土蛮汗和俺答汗内讧,那时候,就是才是肃清流毒之日,是最好的时机。
高拱眼睛瞪大的甩了甩袖子说道:“张居正你真是坏事做尽啊!我都被赶回家中了,你还要拿我生事儿!伱也太歹毒了吧!”
张居正笑着说道:“新郑公谬赞了。”
这一章被锁了2个小时,因为《官》《官》相护这四个字,无敌。今天孩子生病了,早上请了假去了趟医院,中午看到章节被锁了,和我的编辑牙牙沟通,牙牙说:阳了,没上班,发烧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哦。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隆庆元年,以高拱为首的晋党和以徐阶为首的徐党,在朝中进行了激烈的党争和倾轧,高拱被抓到了把柄,最后在隆庆元年五月,被言官给弹劾倒台,被迫致仕回乡。
高拱之所以倒台,和隆庆元年的胡应嘉案有关。
隆庆皇帝刚刚登基的第一年,考察庶官,吏部尚书杨博,负责考察京官,贬斥言官郑钦、胡惟新,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对杨博发出了质询:为何在正月的考核里,山西人无考核下等者?弹劾杨博考察官吏不公,上下其手,营私舞弊。
高拱认为胡应嘉是党同妄奏,拟旨斥为民,这一下子引起了言官们的激烈反弹。
五个月内,广东道试御史齐康、南京吏科给事中岑用宾、湖广道御史尹校、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南京广东道御史李复聘、工科给事中李贞元等等数十人接连上奏弹劾,高拱只能反复上奏请求致仕。
隆庆元年五月,高拱致仕回乡。
高拱之所以倒台,是因为吏部尚书杨博,曲庇乡里、包庇山西籍贯的官吏,以私愤谪诸官,党同排异,高拱回护。
高拱被骂为国之巨蠹,大明朝的蔡京,在政斗中,耻辱的离开了京堂。
这是在政斗的方面,高拱的狗斗术远不如徐阶,更遑论张居正了,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这些文官谁能斗得过张居正?
徐阶最后也被掀翻了,罪名是尸位素餐奉职无状,嘉靖年间,皇帝事神仙土木,而徐阶作为辅臣,不能责难陈善也就罢了,还多数赞同,还让儿子徐璠主持永寿宫之事;徐阶和严嵩缔交连姻,徐阶更是十五年时间内,无一言相忤严嵩,等到严嵩倒台徐阶立刻攻讦,为人臣不忠、与人交不信。
最重要的是,胡宗宪瘐死案,让徐阶太被动了。
隆庆二年七月,徐阶致仕回乡,离开了朝堂。
隆庆二年八月,张居正上万言书,条陈六事振奋朝纲,这道奏疏就是张居正赫赫有名的陈六事疏,针对国朝种种弊病,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解决办法。
隆庆皇帝面对冗长的陈六事疏,下章六部复议,最后复议的结果是,都察院、兵部、户部、吏部全都反对,最终隆庆皇帝批复了一句,知道了。
隆庆三年十二月首辅李春芳、张居正等请命复启用高拱,高拱入阁掌吏部事儿,开始了高拱当国的时间。
这段时间,其实高拱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俺答封贡。
通海运的是梁梦龙,那是张居正的门下,整饬边方是戚继光,那也是张居正的门下,戚继光督师蓟辽的时候,高拱还在新郑老家心心念念的等待着朝廷重新启用;举荐殷正茂的是张居正的嫡系湖广道御史陈堂,力排众议让殷正茂前往两广任总督的是张居正。两广总督这个职位是张居正和高拱正式决裂的关键时间。
殷正茂的表现不俗,虽然刚到吃了点败仗,后来拆人家门凑军饷,终于把两广安定了下来。
朱翊钧读完了明穆宗实录,对高拱的政绩,并不认可,觉得高拱无能,他个人觉得高拱不厉害,尤其是高拱的第一次倒台,是包庇杨博庇佑晋人。
至于第二次,朱翊钧是事主,高拱要敲掉的是万历皇帝的爪牙,取缔司礼监。
朱翊钧看高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浓重的有色眼镜,毕竟要敲掉的是他爪牙,他当然不乐意,看高拱自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面目可恶。
当然可能是他面前的帝师,帝国的元辅张居正,实在是太能干了!以至于让皇帝产生一种错觉,天下首辅本就应该这么能干。
在吏治上,万历元年起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万历三年,糊名草榜,底册填名。
在军事上,支持刘显父子平定掌都蛮,支持李成梁塞外大捷,平定古勒寨,安定两广。
在经济上,万历二年起南衙宋阳山开始清丈,万历三年起,山东、南衙、湖广、江西、福建、两广,开始清丈还田,推行六册一账,收付复式记账法。
在文化上,整饬学政,对提学官进行考察,荡涤学政阴霾,革除唯心务虚六十四家书院。
张居正当国之后,正在一步步完成他隆庆二年陈六事疏中的承诺,一步步的推行着自己的新政,把已经行将朽木的大明朝一步步的从泥潭的深渊里拉出来。
“陛下,吃第五个包子吃饱了,前面的包子不能不算数。”张居正提醒着陛下,陛下对高拱无能的评断唯心,罔顾事实了。
张居正认为自己的江陵新政是站在高拱当国留下的基础上,而不是平地起高楼,建的空中楼阁。
张居正从不认为高拱有胆量、有能力、有决心做出刺王杀驾案,高拱只是认为司礼监的阉党祸国殃民。
“朕德凉幼冲,所以要先生在侧辅弼,先生做的很好。”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平静的说道。
无论小皇帝内心究竟何等想法,他只能这么说,这是政治表态,安抚冯保、张居正,表达自己继续支持新政的决心,朱翊钧是皇帝,是个政治人物,在立场的表态上,含糊不清,就会搞的乌烟瘴气。
“陛下圣明。”张居正听懂了,陛下这个年纪,就已经对朝堂的这些把戏,掌握的如此炉火纯青,熟练的就像是一个数十年的经年老吏,令人安心的同时,也令人由衷的有些感慨,陛下过了年也才十四虚岁。
虚岁,把在娘胎里的年龄算上,周岁,出生之后算起。
高拱和皇帝奏对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忽略皇帝的年龄,他看到的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是一个洞悉万物无穷之理的闻达君子,是一个对是非对错有着清楚认知的不惑士人。
高拱面前的君王,总是在阳光灿烂小皇帝和不可名状的怪物之间灵活的转变着,和高拱奏对的时候,就显得不可名状,跟张居正奏对时则阳光灿烂。
“先生说的有理,吃第五个包子吃饱了,前面的包子,不能不算数,诚然,新郑公和严嵩徐阶之流比起来,那已经是少有的能臣干吏了。”朱翊钧这话是真心实意的。
严嵩当国,西北糜烂,徐阶当国,天下兼并,这样一对比,就显得高拱已经尤为可贵了,高拱也在找反面的金银铜钱,反过来了一些。
朱翊钧已经很客气了,没有把高拱和蔡京之类的奸臣,相提并论。
蔡京之后是靖康之耻,高拱之后是万历中兴,高拱已经是文臣之中少有的能臣,这就是朱翊钧给高拱的客观评价。
“冯大伴,带着新郑公看看朕的文华殿偏殿吧。”朱翊钧对冯保笑着说道。
接下来就到了冯保表演的时刻,高拱离任之后,小皇帝干了什么,冯保要一一介绍,因为高拱是先帝遗命的辅臣之首,也算是一个交代,把你高拱撵跑了,张居正这个首辅做的有模有样,并没有把国朝折腾的一团糟。
“《矛盾说》。”冯保带着高拱来到了第一个橱窗之前,透明的玻璃内,是大明皇帝和元辅联名著作矛盾说的原本,上面有陛下的亲笔书押和笔记,是宫刻本矛盾说的原文原版。
冯保将这本矛盾说拿了出来,自己拿着翻动了下,若是高拱留心,就会发现这本矛盾说的内容更加炸裂,皇帝一再想要把君父、君国、君师分开,而张居正总是避而不谈,这是宫刻本没有的,连张居正都不能触碰的话题。
冯保不让高拱碰这本矛盾说,而是翻动了一下后,放回了玻璃橱窗之内,在冯保眼里,这就是镇国神器,是皇帝和张居正共同创作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那个道。
冯保至今对矛盾说理解仍然非常浅薄,天下读书人对矛盾说的理解,都不如皇帝和元辅。
“《甘薯图说》。”冯保来到了第二个橱窗前,这是徐贞明和陛下联合创作,收集天下农书,讲农学的一本书,相比较薄薄一册的矛盾说,四十四卷的甘薯图说,是安顿天下生民的救荒神物。
这也是镇国神器,粮食是万千政务之源,是大明新政源源不断的动力。
甘薯说的甘薯和马铃薯,占据了一大部分的篇幅,甘薯和马铃薯,是张居正门下罗拱辰进献的祥瑞,罗拱辰走了谭纶的路子找杨博被拒之门外,走了戚继光的路子,找张居正游说对洋舶征税。
高拱看着第三个橱窗空空如也,有些疑惑的说道:“这里面为什么是空的?”
“上面写着一个工字,陛下说农工为国之柱石,日后收集到的工书,都放到里面去,现在还没找到,所以只能这样空着了。”冯保看着那个空空如也的橱窗,摇头说道。
这个橱窗建好之后,一直没有足够分量的宝书放进去,一直是陛下的遗憾。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擅长机械者钻研机械者,必然是投机取巧之辈;欲速则不达;这种风力舆论之下,小皇帝想找本综述大明工艺的著作都找不到。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冯保来到了第四个橱窗前,看着两本兵书,这两本是陛下学习的笔记,相比较其他耀眼的天赋,陛下的军事天赋几乎为零,皇帝对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的阅读,但是读了这么久兵书,皇帝就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瞎指挥。
皇帝读不通这东西,但不代表这不是镇国神器,这是大明军队建设的总纲,是大明屡战屡胜的不二法门,道理很简单,能做到的始终少之又少。
“《六册一账收支复式簿记》和泰西来的《借贷记账法》。”冯保带着高拱来到了第五个橱窗面前,这里面放着两本记账法。
这是大明税赋改革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样也是大明度数旁通的具体表现,六册一账是王国光的原创,借贷记账法是万士和、陈学会翻译的泰西算学,之所以它们被放在这个橱窗里,是因为它是新政中财税改革的代表作。
这背后代表着清丈、还田、官厂等等财税改制,同样有理由作为镇国神器,被放在文华殿的偏殿之内。
“郑王世子载堉所著《算学启蒙》、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程大位所著《算学统宗》。”冯保来到了第六个橱窗,这里面是度数旁通的具体成果,是大明算学集大成的作品,这里面还放着一本没写完的《万历律历》,这里是度数旁通、算学经典的镇国神器。
“《大明会典嘉靖续纂会典》、《考成法》、《公私论》。”第七个里面放着三卷书,在朱翊钧看来,考成法是皇帝御百官的缰绳是工具,大明会典是纲领,而公私论是政治活动中的准绳,这里面其实就是政治学,对于国朝而言,非常重要。
一共七个橱窗,里面是哲学、农学、工学、兵学、财学、算学和政学。
高拱看着七个橱窗,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疑惑的说道:“那儒学呢?四书五经何在?”
高拱看完了七个橱窗,发现了问题,大明似乎正在逐渐的抛弃儒学,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涉及到了大明国朝的问题或者说利益分配的总纲,居然被弃之不顾了。
高拱觉得自己已经很大胆了,要敲掉皇帝的獠牙,司礼监。
而张居正更加大胆,罔顾人情的推崇循吏,还要抛弃儒学,这根本就是带着小皇帝在造反!
造儒家的反!
真的让张居正做成了,大明还是大明吗?
冯保看了七个橱窗,看着高拱露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笑容,正如陛下所言,高拱已经是政治上的死人。
冯保才不会回答高拱的问题,带着参观就只是参观,他根本不打算答疑,他来到了窗边说道:“这是陛下的两架千里镜,钦天监正在督造一台径为三尺六寸六分,长为三丈六尺五寸四分(12.2米)的大型千里镜,也就是咱们大明磨不出更大的抛物线镜,只能做这么大了。”
“是为了方便便解开陛下的一些疑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郑公不必忧虑,都是内帑出的钱,供陛下观星使用。”
朱翊钧的新玩具,超大型千里镜,来看清楚土星环,现在土星环就像是两个小耳朵一样,根本看不清楚它本来的面目,这就是奇观。
若说有什么用,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但是说没用,那大明朝每条船上负责指引方向的舟师有话要说。
这东西研究不明白,是要迷航的。
冯保带着高拱来到了三棱镜前,解释着白光其实是七色光,而且七色光外仍然有温度,证明七色光之外仍然有光,继续向前,则是几个模型,夹板舰模型、三桅夹板巨舰模型、五桅过洋船模型、水翼飞船模型和画舫模型,画舫也是大明船只之一。
三桅夹板巨舰,大明一共建了两艘,松江府一艘,吕宋总督府一艘,就彻底停止建造了。
水翼帆船的模型有许多许多个,各种型号都有,主要用于各种不同任务的需求,而比较适合漂洋过海的则是三体水翼帆船,这玩意儿,甚至能远航到吕宋等大洋之中。
一架108键的击弦琴,每五天王夭灼都要过来弹奏一番,朱载堉仍然没有放弃,想要用艺术熏陶一下小皇帝,小皇帝则认为弹琴的艺术,不如种地的艺术,总是对乐理厌学。
毛呢官厂出产的毛料,以及毛料生产的大氅,也在文华殿的偏殿之中,尚衣监设计,磅礴大气,这毛料衣物,不仅仅是皇庄在卖,京师的成衣店也在进行贩售,但是毛料一匹难求,宫里买了很多的毛料,为大明将士们织造去了。
王崇古急,非常急,他急着扩充产能,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永定毛呢厂无法满足大明朝旺盛的毛料需求。
冯保一边介绍着文华殿偏殿里的奇技淫巧,一边介绍着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朝廷财用仍然非常紧张,朝廷收的税赋多了,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
“有司礼监的大明,也不是不能革故鼎新,元辅先生说,宦官是大明监察的一股力量,虽然势力不强,但不可或缺。”冯保带着高拱回到御前时,不冷不淡的说了一句。
冯保和高拱的矛盾就在这里,高拱认为政怠宦成,宦官就是国家的毒瘤,而冯保作为毒瘤本瘤,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
宦官是天子家奴,出宫之后,就是代行皇权监察,而高拱要敲掉宦官干政。
高拱看完了这些,自问了一句,若是他为首辅,他能帮着陛下做到这些吗?答案是否定的。
高拱是个很执拗的人,这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在高拱看来,应该完全禁绝,皇帝舞刀弄枪与人斗狠,算怎么回事儿?
张居正是个循吏,谁能办成事就用谁,什么有用就研究什么,这就是典型的循吏,高拱不是循吏,他会疑惑儒学为何不在七个橱窗之内。
“新郑公以为先生新政如何?”朱翊钧看着高拱开口问道。
高拱俯首说道:“臣以为,国朝兴衰丧治,唯在贵当与责实,何为贵当?贵在适宜允当,不应该愚昧崇古,不讲世势,这是不对的。何为责实?求实,符合实际,不应该虚伪和虚妄。”
“能必贵当、计必贵当、利必贵当、法必贵当;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罪必责实;此四当四实,唯有如此,国是定,人心一,则上下之间,崇本尚质,急当下之急务而不为无益之事。”
“江陵公做的极好。”
高拱把张居正叫做荆人,这是一种蔑称,葛守礼就拿这话堵过张居正,现在高拱当着张居正的面儿,叫张居正江陵公,因为张居正做的的确很好。
哪怕是换成伊尹来做,不过如此。
“臣有除八弊疏,恳请陛下御览。”高拱从袖子里摸出了一本奏疏,这本奏疏已经卷了边,显然是已经写好很久很久了,而且时常翻阅,朱翊钧示意张宏呈上,认真的看完了除八弊疏。
这本奏疏的全名为《挽颓习以崇圣治疏》,朱翊钧逐字逐句的看完了高拱的奏疏,合上让张宏交给了张居正,开口说道:“高先生,远胜徐阶严嵩之流,乃国事干臣也。”
“朕疑惑为何高先生在嘉靖年间已经写成此疏,却从未上奏言此事?”朱翊钧从来没看过这本奏疏,张居正也没看过,显然这是高拱自己写好,但是从未拿出来的改革纲领。
这本奏疏讲的是吏治,除积弊,总纲为反腐,在高拱当国的二十九个月时间里,高拱一共惩贪六十四起,惩处贪官污吏一百六十四人,他当国惩贪反腐,功效极佳。
但是高拱从来没有把这本奏疏拿出来过。
朱翊钧发现自己确实跟张居正说的那样,对高拱的认知是有些偏见的。
“彼时严嵩徐阶当国,二人皆为贪墨巨蠹之辈,臣这本奏疏,便不能上奏了。”高拱回想起了当初,奏疏早就写成,但是彼时大势根本不允许这样的奏疏出现在朝堂之上,否则高拱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高拱选择了留在自己的手里。
“陛下臣不认同。”张居正看完了奏疏,将奏疏还给了张宏,摇头说道:“新郑公奏疏臣从未看到,但是新郑公的作为,臣看到了,他惩贪反腐,可是陛下,臣仍然以为,贿政造成的姑息为国之大弊,不除姑息,何谈惩贪?”
张居正和高拱在政治上最大的分歧,就是是否反贪,张居正认为先除姑息,再除贿政;而高拱认为贿政是姑息之基,除贿政就是除姑息。
高拱是个清廉的官员,若是贪赃,冯保早就追杀到新郑去了,还能让高拱活到现在?
高拱当国办得最大的事儿,就是惩贪。
高拱有姑息,他姑息了晋党,默认了杨博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包庇自己的党人,山西籍无一罢黜。
而张居正用考成法破姑息,官员升任罢黜,皆由考成而非人情,糊名草榜,底册填榜,除了姑息再除贿政,否则姑息大弊之下,惩贪根本就是无根之萍,不可能有效果。
“放到第七橱窗内,为政学。”朱翊钧让张宏把这本奏疏拿去了政学橱窗之内,认可了高拱的谏言。
朱翊钧看着高拱说道:“朕以为先生说得对,惩贪反腐是一定要做的,但是破姑息大弊在前为宜,朕把高先生的奏疏收入第七橱窗,等考成法大成,则惩贪反腐,除贿政之弊。”
朱翊钧仍然支持张居正的做法,先破姑息,同乡、同师、同榜、姻亲等等复杂关系制造出了一张互相包庇、互相袒护的大网,若是不能把姑息之弊破除,又如何反腐呢?
高拱脾气很倔,他承认张居正干得不错,但是他绝不承认自己不对,他还是觉得自己想的是对的,先惩贪杜贿政,姑息自破,这种政见之间的分歧,最终让高拱和张居正分道扬镳。
这种争端在隆庆六年一月时候,最为激烈,福建巡按御史杜化中,弹劾蓟州三镇总兵戚继光贪腐,贿赂兵部左侍郎谷中虚。
戚继光、福建参将王如龙、游击将军金科、福建都司佥书朱珏等文武,都在弹劾的名单之上。
斗争的最后结果是:兵部左侍郎谷中虚、福建何宽回籍听勘,福建按察使莫如善致仕,按察司转委运史李廷观冠带闲住,推官李一中降用。
但是武将屁事没有,因为张居正包庇了姑息了武将。
戚继光在蓟州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嘉靖二十九年和隆庆元年的入寇,都和这里有关。
高拱重清流,张居正重循吏。
朱翊钧比张居正更重循吏,大明都烂成这个模样,谁能做事就用谁,殷正茂贪怎么了?拆人家门怎么了?搬人床榻怎么了?不把倭患匪寇平定,权豪别说家门床榻了,连人都得死。
如果是隆庆六年,让朱翊钧选择,他还是选张居正,不选高拱。
“臣愚钝,仍不觉自己有错。”高拱对自己的想法非常坚持。
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高先生今日就回新郑吧。”
“臣告退。”高拱见小皇帝已经完全被张居正所蒙蔽,选择俯首告退。
张居正也一同离开,算是送送自己的当年的同道中人,他们二人在嘉靖、隆庆初年也是志同道合,同志同行同乐的朋友,只不过越走越远。
“江陵公把陛下教的很好。”高拱走出了文华殿和张居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居正教导有方。
高拱其实一点都不看好万历皇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万历皇帝不弘不毅,尤其是做事没有定性,品格堪称顽劣,所以高拱一直想敲掉司礼监,僭越皇权,让天下向治。
但是今天看小皇帝这架势,哪有一点当初的影子?
这显然,都是张居正的教导有方。
“我把新郑公叫回京师,本来是打算重启元年正月的刺王杀驾案的,陛下不准,这才罢休。”张居正也没藏着掖着,直接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目的,就是借着高拱生事儿,追查晋党,肃清流毒,但是皇帝依旧不肯,选择完全相信戚继光,就如同戚继光相信皇帝那样的相信。
朱翊钧坚信戚继光会一直胜利下去,而后将土蛮汗彻底赶出辽东,让土蛮汗和俺答汗内讧,那时候,就是才是肃清流毒之日,是最好的时机。
高拱眼睛瞪大的甩了甩袖子说道:“张居正你真是坏事做尽啊!我都被赶回家中了,你还要拿我生事儿!伱也太歹毒了吧!”
张居正笑着说道:“新郑公谬赞了。”
这一章被锁了2个小时,因为《官》《官》相护这四个字,无敌。今天孩子生病了,早上请了假去了趟医院,中午看到章节被锁了,和我的编辑牙牙沟通,牙牙说:阳了,没上班,发烧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哦。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1/1279/11465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