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机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最新网址:m.bqk7.com
林辅成给了朱翊钧很大的惊喜,这一次他来太白楼真的只是顺路,听说万士和也在,才进来看看热闹,他是去燕兴楼查账,这一期的绥远驰道和绥远矿业的票证认筹已经结束,所有的现银,已经押解到了国帑,准备用于年后开工的绥远驰道和胜州、卧马岗矿山。
林辅成是真正的自由战士,他不仅让自己自由,还让大明人共同自由。
“那么利得税呢!这不是朝廷聚敛又是什么,白银、赤铜、铸币,皆不许出我大明,你这个投献献媚之徒,只知道为尊上歌功颂德,安敢如此叫嚣!”一个翰林院的翰林大声的叫嚷着。
朱翊钧眉头紧皱的看向了那个翰林,这个人有点公鸭嗓子,说话声音难听也就罢了,说的话也很难听。
什么叫为尊上歌功颂德?胡乱攀咬!
林辅成这些话里,跟他这个皇帝有半毛钱关系?
“白银、赤铜、铸币,你当朝廷缺你家那几两银子吗?”林辅成嗤笑一声说道:“朝廷当真缺钱厉害,直接发债就是,你没看到前段时间,一千万银的专项国债,连水花都没溅起来吗?真当大明的肉食者都是尔等鼠目寸光之徒?!”
“朝廷此意,不过是不让白银出关,你带着货物出关,谁会拦你!为的是什么?是流入大明的白银流通起来,这完全是为了自由贸易!”
翰林萧有良,用力的挥舞了袖子,用力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林辅成大声说道:“你要不要听听你说的话,伱这些话,简直是狗屁不通!朝廷与民争利,征重税于民,极尽苛责,何来自由二字!亏你还是松江学派的大儒!”
林辅成颇为淡定的说道:“你看,你又急。”
“不要出口成脏,有辱斯文,好歹也是正经的进士,惹人嗤笑。”
朱翊钧看着万士和,万士和看着王谦,王谦看着皇帝,三个人大眼瞪小眼,彼此都有点楞,利得税这玩意儿,从户部工部堂上官提议此事开始,从没想过有人会把这利得税和自由贸易联系在一起。
这八竿子打不着的玩意儿,真的有关系吗?
“萧翰林,我来问你。”林辅成笑着问道:“你说,泰西的大帆船,为何要不远数万里,远渡重洋,受尽了天怒海啸,也要来到我大明的市舶司,把银子拱手献上,换取丝绸、瓷器、茶叶、船舶等物?”
萧有良思考再三说道:“天下利来利往,自然是为了利益,更重要的是,我有他无,他想要就只能如此辛苦奔波。”
“诚如是也,你说的很对,就因为大明有,红毛番没有,所以才会携带重银入明。”林辅成环视了一圈说道:“这就是优势,而这种优势从何而来?从资产而来。”
“大明有充足且足够利润的货物,这就是资产的价值。”
“无论大明在吕宋、在宿务群岛、在棉兰老岛、在元勋群岛、在旧港、在马六甲海峡如何和红毛番发动战争,他们都舍不得停下和大明的贸易,所以,只能忍受利息、忍受朝廷的苛刻条款,继续通商,这就是天下利来利往。”
“我有他无,这种优势,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靠产业堆积起来的优势,大明丝绸织造数千年,无数织工的慧心巧思,凝聚了丝绸的商品优势,桑树、蚕种,海外不是没有拿走过,甚至在之前,泰西商贾购买我大明生丝,自己织染,但开海后,红毛番也只能购买成品锻匹。”
“为何?他们不知道成品更加赚钱吗?为何不自己养蚕,不自己种桑树,自己产生丝,自己织造丝绸织物呢?”
“他们不是不想,他们日思夜想却做不到。”
“因为两个字,规模!”
朱翊钧眉头一挑,略微有些讶异,虽然他听到了一点新东西,但利得税和自由贸易的联系,完全没有体现。
林辅成跑题了。
“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们讨论的利得税,你这些话并无错漏,但和利得税有什么关系?”萧有良高声喊道,显然,林辅成说的和利得税,没有必然联系。
林辅成的面色变得通红,他大声的回答道:“数以千年计的规模是纵向的!遍布大明各地的织造局,它的规模是横向的!纵向的规模和横向的规模是殊途同归!”
“只有白银在大明腹地之内流转,才能保证各行各业的规模,只有保障行业的规模,才能让技术进步,才能降低成本,才能保持商品优势,只有能够保持优势,我大明才能自由贸易!可以站在优势地位,对寰宇之下所有番夷,予取予夺!”
“对我大明不利的贸易,不是自由贸易!”
林辅成的这段逻辑是极为缜密的,他的自由说,从个人上升到了整个大明人,那么个人利益就扩大到了大明利益,那么大明要保持产业规模,才能获得商品优势,这种优势既是我有你无,不会被别人轻易平替,更是低廉的成本,不会被人以倾销的方式击败。
保护了产业规模,保证了就业,保证了基本的人身自由,不必建立佃户、家丁、阉奴、外室这类的强人身依附生产关系。
这就是林辅成的自由贸易,凡是对大明不利的贸易,不是自由贸易。
“林大师是懂自由贸易的。”朱翊钧靠在椅背上,对王谦颇为肯定的说道。
王谦由衷的说道:“林大师若是退出文坛,我是反对的。”
人在前行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从所学的知识、过去的经验中,很难找到答案,但模因污染矛盾说,提供了一个极为矛盾的看待问题的方法,让淤塞在内心的不解,有了疏浚之处。
林辅成在松江府看千帆竞过,沿运河北上,行千里路看到了人间百态,世间炎凉,他心中的问题,过去的办法已经无法解决了,而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矛盾说这一把无形的大锤,猛烈地敲击在了他的思想钢印之上。
“利得税是为了阻止白银流出,不阻止货物流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林辅成看着萧有良问道。
萧有良思索再思索,终于摇头说道:“没有了。”
礼部的堂上官大宗伯万士和可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他是招摇过市来的太白楼看热闹,思辨思辨,辩输了没关系,死缠烂打,反而会给大宗伯留下很差的印象。
不能死缠烂打、胡搅蛮缠,那就只能认输了。
“那那那,这个利得税,就算你说的有理!可是最近朝廷决定在驰道开设钞关抽分局!这和自由又有什么关系!你在民报上,狺狺狂吠,粉饰聚敛,其罪当诛!自古只有山匪才会: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另外一个儒生站了起来,大声的质问着。
有道理!
朱翊钧也认为驰道收费和钞关抽分局的设立,和拦路抢劫无疑,但又不能不收,关系到了大明商税制度的建立和探索,所以,挨骂也得收,为此,王崇古、王国光、汪道昆也是跟着一起挨骂。
林辅成笑了笑,却不言语,看着那儒生说道:“你是何人?”
“章丘王氏王德欣,万历八年二甲第六名!翰林院翰林。”儒生王德欣丝毫不含糊的回答道。
“看来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可知我们脚下这太白楼是怎么成了北衙第一销金窟的吗?之前可是燕兴楼。”林辅成又问了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让王德欣一脸的迷茫。
王德欣开口回答道:“那燕兴楼现在已经不是玩乐之处,更多的是个交易行了。”
“这就是了。”林辅成心平气和的说道:“杀头生意有人做,亏本生意无人问,就是这个道理,说死了无利不起早,无利可图,燕兴楼凭什么认筹绥远驰道的票证,势要豪右为何要疯抢?”
松江学派自由之说,反对把银子埋在猪圈里,因为银子不自由。
自由之说,是哪里需要补充到哪里,猪圈不需要白银,当白银不流动的时候,无形的市场自我调节的大手,就会失效;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有形的大手干涉了。
而自由派最讨厌的就是朝廷有形的大手,过度干涉。
而大明的遮奢户最喜欢的就是存银,藏起来,躺在银子上睡觉,这种保守和更加激进的自由,是对立的。
“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流通说罢了。”王德欣嗤笑一声,挥了挥手,还以为有什么高论,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这有什么意义?
林辅成看着王德欣,摇头说道:“你还是没听懂我的意思。”
“愿闻其详!”王德欣挺胸抬头,今天就是无法教训林辅成,也不能输的一败涂地,如果连林辅成都无法说服,那更遑论说服朝堂明公了,对朝堂明公的攻讦,就是平白无故了。
“你知道大明新修的这几条驰道,要多少年才能回本吗?”林辅成微眯着眼睛,笑盈盈的问道。
王德欣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他摇头说道:“不知,我又没有弃儒从商,从何知晓。”
“五十年。”林辅成伸出一只手说道:“绥远驰道发行票证时候,就警告了所有投机者,这不是个短期盈利的项目,甚至盈利都不大可能,认筹国债,是基于对陛下重信守诺的认同,那认筹绥远驰道票证呢?”
“五十年,人生都不见得有这么久。”
王德欣眉头舒展,略显不屑的说道:“那遮奢户们为何要认筹呢?还不是朝中有聚敛佞臣,逼迫这些遮奢户不得不认捐!殷正茂、凌云翼在两广,拆门搬床,杀人如麻,逼着两广缙绅认捐,以盈军饷,这些钱,全都被殷正茂给贪了去!”
“和今日遮奢户们认筹绥远驰道,如出一辙!”
朱翊钧听到这则是想到了好玩的事儿,两广的缙绅们,求着凌云翼回去呢!凌云翼还给个痛快,擅长打哑谜的王家屏,真的是把缙绅们搞得头皮发麻。
“所以说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当明公是遮奢户们的父亲吗?说让他们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生杀予夺的权力唯有陛下的非刑之正,拿走他们的钱,和杀了他们没什么区别了。”林辅成坐直了身子说道:“西土城那帮遮奢户,难道会听三位党魁的?还是会听陛下的?”
“他们只会听银子碰撞的声音。”
“遮奢户会算账,我问过吴中姚氏的姚光启,为何姚氏要认筹此买卖?”
“姚光启告诉我,第一是长久,只要大明存续,则驰道永远会使用,第二则是日后,大明蒸汽机现在三马力不到,浪费极大,呼啸着黑烟滚滚,但它不总是三马力,当它变成十马力日夜奔驰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惊叹它给商品流通带来的改变。”
“当它有一百、一千、一万甚至是十万马力的时候呢?它又会拖拽多少货物,日夜不息的流动?”
<!-- Ads Codes -->
“所以,五十年收回本金,是基于当下马力去考虑,如果蒸汽机的马力逐步增大,增长的速度越快!收回本金的成本就会更快,盈利也就会更快。”
“五桅过洋船的票证,最多也就是十年,大明在,驰道就在。”
“你明白了吗?”
林辅成当初也搞不明白这个问题,燕兴楼的扩张,尤其是绥远驰道的票证认筹也遭到了哄抢,是没人预料到的事儿,甚至西土城和晋商们差点为了抢票证拳脚相加。
属实是奇怪。
但林辅成搞明白了其中的逻辑之后,也不得不说,这些个家族动辄传了数百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是人人都是鼠目寸光。
总结而言,那就是战未来,即便是赚不回来也没关系,反正认筹的钱,有部分都是船舶票证的分红。
即便是真的血本无归,其实也无所谓,因为自从陛下启用了海瑞,这把大明神剑执掌了都察院后,想要给明公送钱的门路就彻底断了,政以贿成,没有门路给明公们投献,遮奢户多少有点心慌,即便是赔的精光,也算是配合陛下、明公的政令。
日后陛下杀猪的时候,多少会念着点大家的忠君体国,给自己留个体面,给九族留条后路。
这是第三个理由,也是最大的理由,当然,姚光启没跟林辅成说明,势要豪右有势要豪右的烦恼,士大夫有士大夫的烦恼。
“我明白了。”王德欣思索再三,败下阵来,选择了认输,他已经诡辩一次了,再纠缠,斯文扫地。
他诡辩就是诡辩林辅成说的白银流转,其实他提出的‘拦路抢劫’的问题,林辅成完全可以套用白银流转去解释,但是林辅成没有,自卸一臂的情况下,依旧打的他王德欣溃不成军。
如果用白银流转去思考‘拦路抢劫’的问题,就发现理所当然了,白银流转的本质是商品的流转,而这也是大明从小农经济蜕变到商品经济的必然,需要修更多更多的路,才能沟通大明各地之间的商品,让商品流通更加频繁,促进经济蜕变。
这一战略的实现,真正的关乎自由贸易,林辅成没有欺负人,而是换了另外一个角度去回答。
王德欣再纠缠,就不礼貌了。
“煤烟!”另外一位儒学士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工部嘴上说得好听,结果今岁还未寒冬,就已经煤烟遍地,科道言官问询,工部只知道含糊,推脱,一问就是不知道,层层相护!”
这个问题就很尖锐了,也很大胆了,因为指名道姓点到了工部,点到了汪道昆,这其实是很直接的指责了。
“你不喝热水吗?你不吃熟食吗?”林辅成眉头紧皱的开口说道:“煤是开门头等大事的柴。”
“煤是肉,钢是骨,人是血,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就是筋骨皮,就是大明的希望,是困局中突破的唯一契机。”
“唯一契机。”林辅成重新确认了一遍。
只有蜕变到商品经济,才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真的将强人身依附关系转变为自由雇佣关系,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就是唯一契机。
所有的制度都是基于当下现实,而不是凭空想象,凭空捏造而出,否则无论设计的多么巧妙,都会是理想国照进现实,把现实引向深渊的幻想制度,这一点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历史证明。
“林大师,为何是唯一契机呢?”朱翊钧好奇,林辅成是如何从自由方面得到这一论证的。
“从哪里开始说起呢?”林辅成的表情格外的唏嘘,他看着所有人低声说道:“西山煤局要抽水,无论怎么做,都只能抽水到三丈左右,扬程无法超过三丈,民报的往复式抽水机,是风箱改来的,后来格物院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实验,马拉铜球;再后来格物院格物博士焦竑发现了气压和体积成反比;格物院院长德王发明了高压锅。”
“西山煤局需要数千匹驽马,拉动辘轳畜力绞盘牵引来排水,后来终于有了往复式蒸汽机。”
“从万历二年民报论抽水机开始,已经八年了,蒸汽机从无到有,往复式蒸汽机终于问世,即便是德王殿下坚持高压蒸汽轮机路线,但是殿下从没有否认过往复式蒸汽机的路线,甚至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为何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是唯一破局的契机?因为蒸汽机啊,是奇迹,是大明前进的最可靠的动力,我想象不到更加可靠的动力了。”
林辅成碎碎念了很久,说到了西山煤局煤炭产量,说到了钢铁产量,说到了毛呢官厂,说到了造船厂的蒸汽烘干,他其实也说不准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朱翊钧听懂了。
林辅成是唯生产力论,他认为生产力达到了,所有人都会获得自由,即人人都可以无羁绊之谓也。
而蒸汽机就是实现他理想国的那个最重要的东西,生产力的革命。
他的学说在逻辑上已经完全自洽。
朱翊钧点了点头,示意林辅成继续他的表演,他对林辅成的观点是极为认可的,大明正在缓慢一点点的步入生产力革命的年代,而蒸汽机会依托于煤钢联营的基础上蓬勃发展。
是的,物质丰富之后,会有更多人受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进而获得更多的技术进步,物质更加丰富,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朱翊钧走到这一步,用了十年,在张居正、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王国光甚至是王崇古的辅弼之下,跌跌撞撞的走到了这一步。
“呼,还好出了个林辅成啊。”万士和坐到了天字号包厢的座椅上,对于台下的舌战群儒不怎么关心,因为林辅成不会输。
林辅成被为难的这几个月时间,的确难熬,但他还是读完了那些难啃的书,甚至践履之实的调查走访了西山煤局和毛呢官厂,结合自己行千里路的经验,成为了立会讲学的大儒。
“大宗伯有压力吗?最近朝中都是攻讦大司徒和大司空的奏疏。”朱翊钧看万士和如释重负的样子,笑着问道。
万士和摇头说道:“那倒不是,这次的思辩,臣若是出手,反而不美。”
不要在扫水洗地之事上,挑战万士和,万士和还没有出手,他一旦出手,就一定会平定风波,但已经贴死了帝党标签的万士和出手,有可能适得其反,民间不能公开讨论,就会私下联袂,那时候更加危险。
但现在,松江自由学派在前面冲锋陷阵,这就是民间风力舆论的较量,朝廷反而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处理此事。
这是万士和最想看到的结果。
“陛下,有个事儿,工部上了道奏疏,说要换通和宫的玻璃,陛下给否了。”万士和反而说起了朝中的一件事,汪道昆询问万士和陛下否决这个提议究竟是什么意思。
汪道昆受困于风力舆论之中,他不敢贸然面圣或者上奏询问,一来不知道皇帝究竟什么意思;二来有托庇幸进的嫌疑,本来就饱受攻讦的聚敛奸臣,再加上一个幸进,那汪道昆在朝堂就会变成之前郭朝宾那样的边缘人。
圣眷,是到了迫不得已才会启动的杀招,况且汪道昆回京后,都是给陛下找的麻烦,寸功未立,何来圣眷。
所以汪道昆只能找万士和了,铁杆帝党万士和,就是朝中的万金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用到他。
“太贵了。”朱翊钧摇头说道:“万历七年七月才完全营造完毕,朕观通和宫巍崇彩绚、无异天宫,今未踰三年壮丽如故,乃欲坏其已成,更加藻饰,是岂规制未备乎?不妥不妥,先生知道,怕是又要劝朕节俭了。”
万士和立刻说道:“元辅先生已经六年未曾劝过陛下节俭了,况且这次通和宫换玻璃和琉璃瓦,是先生领着工部上奏的,关乎我大明颜面,还请陛下斟酌。”
“太贵了。”
万士和仍在坚持,俯首说道:“陛下,一共不到五千两。”
“快一千匹马了,能用为何要换?”朱翊钧有点不明白,为何万士和如此坚持。
“陛下亿兆瞻仰,天下以为则而行之,陛下不用,天下就没法用了。”万士和终于说出了这句话,新的玻璃是新工艺,这么好的东西,大明皇帝都没用上,下面无论谁用,都是僭越之罪。
大明君君臣臣的框架下,皇帝通和宫、皇宫既然装着玻璃,在礼法上,就必须要用最好的。
这次的确是新工艺,工部隶属的玻璃厂住坐工匠们,捣鼓出了一种新的熔炉,将经过磁选的玻璃原料与煤炭燃烧的烟和火隔开,大规模量产平板玻璃,而且工部用了橡胶条,让玻璃的密封性更加良好。
密封良好等于更好的保温性,对于向北开拓,是有好处的。
“这样,那就换吧。”朱翊钧一脸肉疼的说道,五千两银子,两万五千斤猪肉了。
万士和低声说道:“陛下,大司徒说国帑出这个钱。”
“早说嘛。”朱翊钧面色立刻恢复了平淡,早说有人买单,他早就答应了,还用来回打太极?
王谦见陛下心情不错,思忖再三说道:“陛下,修驰道,只能朝廷来修吗?朝廷毕竟人力有限,不如放权各地方,将其扑买商贾,商贾筹资修建如何?”
绥远驰道进行了票证认筹,但管理权和所有权牢牢被朝廷掌控,就和人人做船东计划里,船东们不能直接干涉经营。
王谦的意思是朝廷毕竟不是无所不能的,一方面要限制冗员来抵抗臃肿,一方面又要里程数,不如除主干道外,全部放权给地方,让地方扑买商贾,加快驰道的修建速度。
“王御史,你这个主意,问过你父亲吗?”万士和一听,嘴角抽动了下询问道。
王谦不明所以的说道:“没有。”
“得亏你没问啊,你问了,我们就见不到王御史了。”朱翊钧两只手摊开,看着万士和笑呵呵的说道。
“哈哈哈!”万士和、朱翊钧、冯保和张宏都笑的很开心。
王谦这个提议,看起来很美,但执行起来,就是藩镇割据的下场了。
(本章完)
林辅成给了朱翊钧很大的惊喜,这一次他来太白楼真的只是顺路,听说万士和也在,才进来看看热闹,他是去燕兴楼查账,这一期的绥远驰道和绥远矿业的票证认筹已经结束,所有的现银,已经押解到了国帑,准备用于年后开工的绥远驰道和胜州、卧马岗矿山。
林辅成是真正的自由战士,他不仅让自己自由,还让大明人共同自由。
“那么利得税呢!这不是朝廷聚敛又是什么,白银、赤铜、铸币,皆不许出我大明,你这个投献献媚之徒,只知道为尊上歌功颂德,安敢如此叫嚣!”一个翰林院的翰林大声的叫嚷着。
朱翊钧眉头紧皱的看向了那个翰林,这个人有点公鸭嗓子,说话声音难听也就罢了,说的话也很难听。
什么叫为尊上歌功颂德?胡乱攀咬!
林辅成这些话里,跟他这个皇帝有半毛钱关系?
“白银、赤铜、铸币,你当朝廷缺你家那几两银子吗?”林辅成嗤笑一声说道:“朝廷当真缺钱厉害,直接发债就是,你没看到前段时间,一千万银的专项国债,连水花都没溅起来吗?真当大明的肉食者都是尔等鼠目寸光之徒?!”
“朝廷此意,不过是不让白银出关,你带着货物出关,谁会拦你!为的是什么?是流入大明的白银流通起来,这完全是为了自由贸易!”
翰林萧有良,用力的挥舞了袖子,用力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林辅成大声说道:“你要不要听听你说的话,伱这些话,简直是狗屁不通!朝廷与民争利,征重税于民,极尽苛责,何来自由二字!亏你还是松江学派的大儒!”
林辅成颇为淡定的说道:“你看,你又急。”
“不要出口成脏,有辱斯文,好歹也是正经的进士,惹人嗤笑。”
朱翊钧看着万士和,万士和看着王谦,王谦看着皇帝,三个人大眼瞪小眼,彼此都有点楞,利得税这玩意儿,从户部工部堂上官提议此事开始,从没想过有人会把这利得税和自由贸易联系在一起。
这八竿子打不着的玩意儿,真的有关系吗?
“萧翰林,我来问你。”林辅成笑着问道:“你说,泰西的大帆船,为何要不远数万里,远渡重洋,受尽了天怒海啸,也要来到我大明的市舶司,把银子拱手献上,换取丝绸、瓷器、茶叶、船舶等物?”
萧有良思考再三说道:“天下利来利往,自然是为了利益,更重要的是,我有他无,他想要就只能如此辛苦奔波。”
“诚如是也,你说的很对,就因为大明有,红毛番没有,所以才会携带重银入明。”林辅成环视了一圈说道:“这就是优势,而这种优势从何而来?从资产而来。”
“大明有充足且足够利润的货物,这就是资产的价值。”
“无论大明在吕宋、在宿务群岛、在棉兰老岛、在元勋群岛、在旧港、在马六甲海峡如何和红毛番发动战争,他们都舍不得停下和大明的贸易,所以,只能忍受利息、忍受朝廷的苛刻条款,继续通商,这就是天下利来利往。”
“我有他无,这种优势,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靠产业堆积起来的优势,大明丝绸织造数千年,无数织工的慧心巧思,凝聚了丝绸的商品优势,桑树、蚕种,海外不是没有拿走过,甚至在之前,泰西商贾购买我大明生丝,自己织染,但开海后,红毛番也只能购买成品锻匹。”
“为何?他们不知道成品更加赚钱吗?为何不自己养蚕,不自己种桑树,自己产生丝,自己织造丝绸织物呢?”
“他们不是不想,他们日思夜想却做不到。”
“因为两个字,规模!”
朱翊钧眉头一挑,略微有些讶异,虽然他听到了一点新东西,但利得税和自由贸易的联系,完全没有体现。
林辅成跑题了。
“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们讨论的利得税,你这些话并无错漏,但和利得税有什么关系?”萧有良高声喊道,显然,林辅成说的和利得税,没有必然联系。
林辅成的面色变得通红,他大声的回答道:“数以千年计的规模是纵向的!遍布大明各地的织造局,它的规模是横向的!纵向的规模和横向的规模是殊途同归!”
“只有白银在大明腹地之内流转,才能保证各行各业的规模,只有保障行业的规模,才能让技术进步,才能降低成本,才能保持商品优势,只有能够保持优势,我大明才能自由贸易!可以站在优势地位,对寰宇之下所有番夷,予取予夺!”
“对我大明不利的贸易,不是自由贸易!”
林辅成的这段逻辑是极为缜密的,他的自由说,从个人上升到了整个大明人,那么个人利益就扩大到了大明利益,那么大明要保持产业规模,才能获得商品优势,这种优势既是我有你无,不会被别人轻易平替,更是低廉的成本,不会被人以倾销的方式击败。
保护了产业规模,保证了就业,保证了基本的人身自由,不必建立佃户、家丁、阉奴、外室这类的强人身依附生产关系。
这就是林辅成的自由贸易,凡是对大明不利的贸易,不是自由贸易。
“林大师是懂自由贸易的。”朱翊钧靠在椅背上,对王谦颇为肯定的说道。
王谦由衷的说道:“林大师若是退出文坛,我是反对的。”
人在前行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从所学的知识、过去的经验中,很难找到答案,但模因污染矛盾说,提供了一个极为矛盾的看待问题的方法,让淤塞在内心的不解,有了疏浚之处。
林辅成在松江府看千帆竞过,沿运河北上,行千里路看到了人间百态,世间炎凉,他心中的问题,过去的办法已经无法解决了,而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矛盾说这一把无形的大锤,猛烈地敲击在了他的思想钢印之上。
“利得税是为了阻止白银流出,不阻止货物流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林辅成看着萧有良问道。
萧有良思索再思索,终于摇头说道:“没有了。”
礼部的堂上官大宗伯万士和可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他是招摇过市来的太白楼看热闹,思辨思辨,辩输了没关系,死缠烂打,反而会给大宗伯留下很差的印象。
不能死缠烂打、胡搅蛮缠,那就只能认输了。
“那那那,这个利得税,就算你说的有理!可是最近朝廷决定在驰道开设钞关抽分局!这和自由又有什么关系!你在民报上,狺狺狂吠,粉饰聚敛,其罪当诛!自古只有山匪才会: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另外一个儒生站了起来,大声的质问着。
有道理!
朱翊钧也认为驰道收费和钞关抽分局的设立,和拦路抢劫无疑,但又不能不收,关系到了大明商税制度的建立和探索,所以,挨骂也得收,为此,王崇古、王国光、汪道昆也是跟着一起挨骂。
林辅成笑了笑,却不言语,看着那儒生说道:“你是何人?”
“章丘王氏王德欣,万历八年二甲第六名!翰林院翰林。”儒生王德欣丝毫不含糊的回答道。
“看来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可知我们脚下这太白楼是怎么成了北衙第一销金窟的吗?之前可是燕兴楼。”林辅成又问了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让王德欣一脸的迷茫。
王德欣开口回答道:“那燕兴楼现在已经不是玩乐之处,更多的是个交易行了。”
“这就是了。”林辅成心平气和的说道:“杀头生意有人做,亏本生意无人问,就是这个道理,说死了无利不起早,无利可图,燕兴楼凭什么认筹绥远驰道的票证,势要豪右为何要疯抢?”
松江学派自由之说,反对把银子埋在猪圈里,因为银子不自由。
自由之说,是哪里需要补充到哪里,猪圈不需要白银,当白银不流动的时候,无形的市场自我调节的大手,就会失效;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有形的大手干涉了。
而自由派最讨厌的就是朝廷有形的大手,过度干涉。
而大明的遮奢户最喜欢的就是存银,藏起来,躺在银子上睡觉,这种保守和更加激进的自由,是对立的。
“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流通说罢了。”王德欣嗤笑一声,挥了挥手,还以为有什么高论,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这有什么意义?
林辅成看着王德欣,摇头说道:“你还是没听懂我的意思。”
“愿闻其详!”王德欣挺胸抬头,今天就是无法教训林辅成,也不能输的一败涂地,如果连林辅成都无法说服,那更遑论说服朝堂明公了,对朝堂明公的攻讦,就是平白无故了。
“你知道大明新修的这几条驰道,要多少年才能回本吗?”林辅成微眯着眼睛,笑盈盈的问道。
王德欣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他摇头说道:“不知,我又没有弃儒从商,从何知晓。”
“五十年。”林辅成伸出一只手说道:“绥远驰道发行票证时候,就警告了所有投机者,这不是个短期盈利的项目,甚至盈利都不大可能,认筹国债,是基于对陛下重信守诺的认同,那认筹绥远驰道票证呢?”
“五十年,人生都不见得有这么久。”
王德欣眉头舒展,略显不屑的说道:“那遮奢户们为何要认筹呢?还不是朝中有聚敛佞臣,逼迫这些遮奢户不得不认捐!殷正茂、凌云翼在两广,拆门搬床,杀人如麻,逼着两广缙绅认捐,以盈军饷,这些钱,全都被殷正茂给贪了去!”
“和今日遮奢户们认筹绥远驰道,如出一辙!”
朱翊钧听到这则是想到了好玩的事儿,两广的缙绅们,求着凌云翼回去呢!凌云翼还给个痛快,擅长打哑谜的王家屏,真的是把缙绅们搞得头皮发麻。
“所以说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当明公是遮奢户们的父亲吗?说让他们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生杀予夺的权力唯有陛下的非刑之正,拿走他们的钱,和杀了他们没什么区别了。”林辅成坐直了身子说道:“西土城那帮遮奢户,难道会听三位党魁的?还是会听陛下的?”
“他们只会听银子碰撞的声音。”
“遮奢户会算账,我问过吴中姚氏的姚光启,为何姚氏要认筹此买卖?”
“姚光启告诉我,第一是长久,只要大明存续,则驰道永远会使用,第二则是日后,大明蒸汽机现在三马力不到,浪费极大,呼啸着黑烟滚滚,但它不总是三马力,当它变成十马力日夜奔驰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惊叹它给商品流通带来的改变。”
“当它有一百、一千、一万甚至是十万马力的时候呢?它又会拖拽多少货物,日夜不息的流动?”
<!-- Ads Codes -->
“所以,五十年收回本金,是基于当下马力去考虑,如果蒸汽机的马力逐步增大,增长的速度越快!收回本金的成本就会更快,盈利也就会更快。”
“五桅过洋船的票证,最多也就是十年,大明在,驰道就在。”
“你明白了吗?”
林辅成当初也搞不明白这个问题,燕兴楼的扩张,尤其是绥远驰道的票证认筹也遭到了哄抢,是没人预料到的事儿,甚至西土城和晋商们差点为了抢票证拳脚相加。
属实是奇怪。
但林辅成搞明白了其中的逻辑之后,也不得不说,这些个家族动辄传了数百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是人人都是鼠目寸光。
总结而言,那就是战未来,即便是赚不回来也没关系,反正认筹的钱,有部分都是船舶票证的分红。
即便是真的血本无归,其实也无所谓,因为自从陛下启用了海瑞,这把大明神剑执掌了都察院后,想要给明公送钱的门路就彻底断了,政以贿成,没有门路给明公们投献,遮奢户多少有点心慌,即便是赔的精光,也算是配合陛下、明公的政令。
日后陛下杀猪的时候,多少会念着点大家的忠君体国,给自己留个体面,给九族留条后路。
这是第三个理由,也是最大的理由,当然,姚光启没跟林辅成说明,势要豪右有势要豪右的烦恼,士大夫有士大夫的烦恼。
“我明白了。”王德欣思索再三,败下阵来,选择了认输,他已经诡辩一次了,再纠缠,斯文扫地。
他诡辩就是诡辩林辅成说的白银流转,其实他提出的‘拦路抢劫’的问题,林辅成完全可以套用白银流转去解释,但是林辅成没有,自卸一臂的情况下,依旧打的他王德欣溃不成军。
如果用白银流转去思考‘拦路抢劫’的问题,就发现理所当然了,白银流转的本质是商品的流转,而这也是大明从小农经济蜕变到商品经济的必然,需要修更多更多的路,才能沟通大明各地之间的商品,让商品流通更加频繁,促进经济蜕变。
这一战略的实现,真正的关乎自由贸易,林辅成没有欺负人,而是换了另外一个角度去回答。
王德欣再纠缠,就不礼貌了。
“煤烟!”另外一位儒学士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工部嘴上说得好听,结果今岁还未寒冬,就已经煤烟遍地,科道言官问询,工部只知道含糊,推脱,一问就是不知道,层层相护!”
这个问题就很尖锐了,也很大胆了,因为指名道姓点到了工部,点到了汪道昆,这其实是很直接的指责了。
“你不喝热水吗?你不吃熟食吗?”林辅成眉头紧皱的开口说道:“煤是开门头等大事的柴。”
“煤是肉,钢是骨,人是血,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就是筋骨皮,就是大明的希望,是困局中突破的唯一契机。”
“唯一契机。”林辅成重新确认了一遍。
只有蜕变到商品经济,才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真的将强人身依附关系转变为自由雇佣关系,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就是唯一契机。
所有的制度都是基于当下现实,而不是凭空想象,凭空捏造而出,否则无论设计的多么巧妙,都会是理想国照进现实,把现实引向深渊的幻想制度,这一点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历史证明。
“林大师,为何是唯一契机呢?”朱翊钧好奇,林辅成是如何从自由方面得到这一论证的。
“从哪里开始说起呢?”林辅成的表情格外的唏嘘,他看着所有人低声说道:“西山煤局要抽水,无论怎么做,都只能抽水到三丈左右,扬程无法超过三丈,民报的往复式抽水机,是风箱改来的,后来格物院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实验,马拉铜球;再后来格物院格物博士焦竑发现了气压和体积成反比;格物院院长德王发明了高压锅。”
“西山煤局需要数千匹驽马,拉动辘轳畜力绞盘牵引来排水,后来终于有了往复式蒸汽机。”
“从万历二年民报论抽水机开始,已经八年了,蒸汽机从无到有,往复式蒸汽机终于问世,即便是德王殿下坚持高压蒸汽轮机路线,但是殿下从没有否认过往复式蒸汽机的路线,甚至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为何煤钢联营的西山煤局是唯一破局的契机?因为蒸汽机啊,是奇迹,是大明前进的最可靠的动力,我想象不到更加可靠的动力了。”
林辅成碎碎念了很久,说到了西山煤局煤炭产量,说到了钢铁产量,说到了毛呢官厂,说到了造船厂的蒸汽烘干,他其实也说不准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朱翊钧听懂了。
林辅成是唯生产力论,他认为生产力达到了,所有人都会获得自由,即人人都可以无羁绊之谓也。
而蒸汽机就是实现他理想国的那个最重要的东西,生产力的革命。
他的学说在逻辑上已经完全自洽。
朱翊钧点了点头,示意林辅成继续他的表演,他对林辅成的观点是极为认可的,大明正在缓慢一点点的步入生产力革命的年代,而蒸汽机会依托于煤钢联营的基础上蓬勃发展。
是的,物质丰富之后,会有更多人受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进而获得更多的技术进步,物质更加丰富,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朱翊钧走到这一步,用了十年,在张居正、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王国光甚至是王崇古的辅弼之下,跌跌撞撞的走到了这一步。
“呼,还好出了个林辅成啊。”万士和坐到了天字号包厢的座椅上,对于台下的舌战群儒不怎么关心,因为林辅成不会输。
林辅成被为难的这几个月时间,的确难熬,但他还是读完了那些难啃的书,甚至践履之实的调查走访了西山煤局和毛呢官厂,结合自己行千里路的经验,成为了立会讲学的大儒。
“大宗伯有压力吗?最近朝中都是攻讦大司徒和大司空的奏疏。”朱翊钧看万士和如释重负的样子,笑着问道。
万士和摇头说道:“那倒不是,这次的思辩,臣若是出手,反而不美。”
不要在扫水洗地之事上,挑战万士和,万士和还没有出手,他一旦出手,就一定会平定风波,但已经贴死了帝党标签的万士和出手,有可能适得其反,民间不能公开讨论,就会私下联袂,那时候更加危险。
但现在,松江自由学派在前面冲锋陷阵,这就是民间风力舆论的较量,朝廷反而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处理此事。
这是万士和最想看到的结果。
“陛下,有个事儿,工部上了道奏疏,说要换通和宫的玻璃,陛下给否了。”万士和反而说起了朝中的一件事,汪道昆询问万士和陛下否决这个提议究竟是什么意思。
汪道昆受困于风力舆论之中,他不敢贸然面圣或者上奏询问,一来不知道皇帝究竟什么意思;二来有托庇幸进的嫌疑,本来就饱受攻讦的聚敛奸臣,再加上一个幸进,那汪道昆在朝堂就会变成之前郭朝宾那样的边缘人。
圣眷,是到了迫不得已才会启动的杀招,况且汪道昆回京后,都是给陛下找的麻烦,寸功未立,何来圣眷。
所以汪道昆只能找万士和了,铁杆帝党万士和,就是朝中的万金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用到他。
“太贵了。”朱翊钧摇头说道:“万历七年七月才完全营造完毕,朕观通和宫巍崇彩绚、无异天宫,今未踰三年壮丽如故,乃欲坏其已成,更加藻饰,是岂规制未备乎?不妥不妥,先生知道,怕是又要劝朕节俭了。”
万士和立刻说道:“元辅先生已经六年未曾劝过陛下节俭了,况且这次通和宫换玻璃和琉璃瓦,是先生领着工部上奏的,关乎我大明颜面,还请陛下斟酌。”
“太贵了。”
万士和仍在坚持,俯首说道:“陛下,一共不到五千两。”
“快一千匹马了,能用为何要换?”朱翊钧有点不明白,为何万士和如此坚持。
“陛下亿兆瞻仰,天下以为则而行之,陛下不用,天下就没法用了。”万士和终于说出了这句话,新的玻璃是新工艺,这么好的东西,大明皇帝都没用上,下面无论谁用,都是僭越之罪。
大明君君臣臣的框架下,皇帝通和宫、皇宫既然装着玻璃,在礼法上,就必须要用最好的。
这次的确是新工艺,工部隶属的玻璃厂住坐工匠们,捣鼓出了一种新的熔炉,将经过磁选的玻璃原料与煤炭燃烧的烟和火隔开,大规模量产平板玻璃,而且工部用了橡胶条,让玻璃的密封性更加良好。
密封良好等于更好的保温性,对于向北开拓,是有好处的。
“这样,那就换吧。”朱翊钧一脸肉疼的说道,五千两银子,两万五千斤猪肉了。
万士和低声说道:“陛下,大司徒说国帑出这个钱。”
“早说嘛。”朱翊钧面色立刻恢复了平淡,早说有人买单,他早就答应了,还用来回打太极?
王谦见陛下心情不错,思忖再三说道:“陛下,修驰道,只能朝廷来修吗?朝廷毕竟人力有限,不如放权各地方,将其扑买商贾,商贾筹资修建如何?”
绥远驰道进行了票证认筹,但管理权和所有权牢牢被朝廷掌控,就和人人做船东计划里,船东们不能直接干涉经营。
王谦的意思是朝廷毕竟不是无所不能的,一方面要限制冗员来抵抗臃肿,一方面又要里程数,不如除主干道外,全部放权给地方,让地方扑买商贾,加快驰道的修建速度。
“王御史,你这个主意,问过你父亲吗?”万士和一听,嘴角抽动了下询问道。
王谦不明所以的说道:“没有。”
“得亏你没问啊,你问了,我们就见不到王御史了。”朱翊钧两只手摊开,看着万士和笑呵呵的说道。
“哈哈哈!”万士和、朱翊钧、冯保和张宏都笑的很开心。
王谦这个提议,看起来很美,但执行起来,就是藩镇割据的下场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1/1279/15924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