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曲线交楚:鲁国主动交好陈国的目的,是暗搓搓交好楚国?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最新网址:m.bqk7.com
好了,鲁国三桓之一的孟氏第二代宗主公孙敖,我们就讲到这里。不过,我们这段时间只讲了公孙敖,已经将鲁文公时代的鲁国历史,跨越了十来年了。我们得将有关情况给交待一下,历史年份就定在公元前619年吧。
公元前619年,鲁国国君当然还是鲁文公,公孙敖为了自己的爱情,飞蛾扑火般扑走了,其子仲孙谷虽继承了公孙敖的一切。
但由于公孙敖在后期乱来,所以孟氏家族遭到了很大的打压,暂时很多重特大事务就被叔氏和季氏给负责去了,但在地位上现在沦为三桓之末位。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时候,把鲁国政坛上的几大牛人排一排位的话,国君鲁文公以下,依次是臧文仲、公子遂、叔孙得臣、季孙行父、仲孙谷。从这个架构上讲,王室力量、贤大夫力量、三桓力量相对较为平衡。
但这个平衡,很快会被打破,因为臧文仲将于公元前617年去世,五个卿会变成四个,其中三桓占了三个,三桓势力得到加强。这些事,我们再过一段时间再讲。
之所以要提这档子事,是因为鲁国在接下来的春秋舞台上,慢慢地不再是鲁国公室在主导着鲁国,而是三桓势力在主导。三桓势力是如何一步步把控鲁国朝政的,这是我们这本书的一个脉络,我们当然得不厌其烦予以详细介绍。
我们先看看国际时局,然后再从中分析鲁国此时应有的对外政策。
这段时期的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我们得讲晋国,中原诸侯联盟盟主,世界第一大超级大国。
晋国自晋文公于公元前628年去世后,继位的晋襄公就碰上了一大堆事。
先是与秦国的关系,两国从姻亲盟国变成了仇敌。自公元前627年以来,两国先后爆发了崤山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等一系列战事,晋国终于牢牢地在晋国西边树立起一大强敌,秦国。
从此,晋国的强敌主要是三个,一是西方的秦国,二是南方的楚国,三是周边的戎狄。晋国的春秋历史,有一个主线,就是与这三大强敌斗争的历史。
秦国的强悍国君秦穆公于公元前621年去世了,秦康公即位。这个鲁国可以暂时不用多理会,因为离得太远,不需要多顾及。鲁国需要顾及的是晋国和楚国。
晋国的事还没完。晋国与秦国结了仇,但总体保持着战略优势。于是,晋国继续打击戎狄武装。公元前627年,晋国发动箕地之役,收拾了戎狄武装其中的一支,白狄。在箕地之役中,晋国中军元帅先轸战死。
本来,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军元帅这个职位,直接由先轸之子先且居担任,但先且居英年早逝。终于,为了这个职位,晋国内部爆发了严重的权力斗争。结果,功勋家族狐氏家族在权力斗争中落败,晋国赵氏家族崛起,两大世交家族成了权力斗争的对立面。
随着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的日益激化,晋国阳氏家族先淡出晋国政坛。同时,晋文公时代狐偃、狐毛、赵衰、先轸、先且居等一大堆牛人相继离世,晋襄公不得不裁撤五军为三军,又回到了中军、上军、下军这三军编制。
这样的军事体制改革带来两个严重后果,一是由于人事问题,围绕着三军六卿由谁来担任这样的问题,势必引发新一轮的权力斗争,这样的权力斗争,一直是晋国最大的国内政治问题。
二是由于裁撤军队,给列国诸侯一个感觉:晋国开始衰弱了!
<!-- Ads Codes -->
鲁国当然不敢作多想,哪怕晋国只有三军,仍旧是强大得可怕。但楚国呢?
楚国就觉得有必要抓住机会与晋争雄了。于是,公元前622年以来,楚国先后灭了六国、蓼国、江国等淮水一带的诸侯,并收服了陈国、蔡国等国。
鲁国,必须要重视了。显然,晋国不能明着得罪,楚国则不能明着交好。既然不能明着交好,那就暗着交好。如何暗着来呢?
对,那就是楚国眼下的小兄弟陈国。
鲁国与陈国也就是在鲁庄公时代才开始外交关系的,当时鲁国接纳了陈国内乱中逃亡的一位陈国公子。后来,陈国还因此派出行人赴鲁国聘问,从此两国有了关系。
到了鲁僖公时代,鲁国执政上卿公子季友就与陈国的交情非同一般,甚至打破了大夫无外交的惯例,与陈国公族大夫有着极好的交情。这个交情的结果,到了现在季氏家族第三代的季孙行父了,仍旧在继续着。
季孙行父当然得继续交好陈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联姻陈国。当然,这个联姻,是基于陈国是姒姓诸侯,鲁国是姬姓诸侯,异姓可婚。而且,不是国家层面的联姻,而是大夫层面的联姻。
但是,哪怕是这样的联姻,鲁国必须小心再小心,生怕惹晋国生气。为了避免晋国猜忌,鲁国想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卫成公在晋国先君晋文公时代,两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晋文公死后,卫成公才完全归顺了晋国,成为晋国的铁杆盟友。
历史上,卫国与陈国的关系是巴铁般的关系,两国可以说是同盟了几百年,尤其是中原列国诸侯以宋国为主导时,宋、卫、陈、蔡这四国同盟也是牛哄哄的。
而鲁国与卫国的关系是相当不错,尤其是城濮大战前,鲁国还出兵帮助卫国抵抗晋国。当时的国君仍旧是这个卫成公,卫成公当然也是记着鲁国的好。现在两国都在晋国同盟圈内,关系自然是好的。
既然卫国与鲁国关系不错,且大家都在晋国同盟圈内,陈国是卫国的传统盟友,虽现在归顺了楚国,但鲁国去交好一下陈国,晋国应该不会有多大意见。
那就这样吧,派人去陈国聘问。但明着直接去聘问也有风险,那就将季孙行父欲赴陈国下聘礼的事结合起来吧,由季孙行父明着去陈国娶老婆,带便向陈国聘问!
就是这样一套逻辑:鲁国欲向楚国示好,就通过交好楚国小兄弟陈国的形式来表现。为不敢得罪晋国,鲁国以卫国为中间。鲁卫本是同盟,卫国为中间没有问题,晋国也不会有意见。为交好陈国,却不敢明着聘问,于是想出了大夫联姻的方式,顺便聘问。
唉,鲁国,真的不容易,办点事,都得看晋国脸色。而这样的模式,鲁国夹在晋楚两强争霸中,长期表演着。这肯定是累的,但也许习惯了就好。
一句话,鲁国的对外方针是:小心谨慎,两不得罪!
这里,季氏家族宗主季孙行父就此首次亮相鲁国政坛,接下来,他将在鲁国政坛上频频亮相,成为鲁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好了,鲁国三桓之一的孟氏第二代宗主公孙敖,我们就讲到这里。不过,我们这段时间只讲了公孙敖,已经将鲁文公时代的鲁国历史,跨越了十来年了。我们得将有关情况给交待一下,历史年份就定在公元前619年吧。
公元前619年,鲁国国君当然还是鲁文公,公孙敖为了自己的爱情,飞蛾扑火般扑走了,其子仲孙谷虽继承了公孙敖的一切。
但由于公孙敖在后期乱来,所以孟氏家族遭到了很大的打压,暂时很多重特大事务就被叔氏和季氏给负责去了,但在地位上现在沦为三桓之末位。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时候,把鲁国政坛上的几大牛人排一排位的话,国君鲁文公以下,依次是臧文仲、公子遂、叔孙得臣、季孙行父、仲孙谷。从这个架构上讲,王室力量、贤大夫力量、三桓力量相对较为平衡。
但这个平衡,很快会被打破,因为臧文仲将于公元前617年去世,五个卿会变成四个,其中三桓占了三个,三桓势力得到加强。这些事,我们再过一段时间再讲。
之所以要提这档子事,是因为鲁国在接下来的春秋舞台上,慢慢地不再是鲁国公室在主导着鲁国,而是三桓势力在主导。三桓势力是如何一步步把控鲁国朝政的,这是我们这本书的一个脉络,我们当然得不厌其烦予以详细介绍。
我们先看看国际时局,然后再从中分析鲁国此时应有的对外政策。
这段时期的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我们得讲晋国,中原诸侯联盟盟主,世界第一大超级大国。
晋国自晋文公于公元前628年去世后,继位的晋襄公就碰上了一大堆事。
先是与秦国的关系,两国从姻亲盟国变成了仇敌。自公元前627年以来,两国先后爆发了崤山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等一系列战事,晋国终于牢牢地在晋国西边树立起一大强敌,秦国。
从此,晋国的强敌主要是三个,一是西方的秦国,二是南方的楚国,三是周边的戎狄。晋国的春秋历史,有一个主线,就是与这三大强敌斗争的历史。
秦国的强悍国君秦穆公于公元前621年去世了,秦康公即位。这个鲁国可以暂时不用多理会,因为离得太远,不需要多顾及。鲁国需要顾及的是晋国和楚国。
晋国的事还没完。晋国与秦国结了仇,但总体保持着战略优势。于是,晋国继续打击戎狄武装。公元前627年,晋国发动箕地之役,收拾了戎狄武装其中的一支,白狄。在箕地之役中,晋国中军元帅先轸战死。
本来,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军元帅这个职位,直接由先轸之子先且居担任,但先且居英年早逝。终于,为了这个职位,晋国内部爆发了严重的权力斗争。结果,功勋家族狐氏家族在权力斗争中落败,晋国赵氏家族崛起,两大世交家族成了权力斗争的对立面。
随着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的日益激化,晋国阳氏家族先淡出晋国政坛。同时,晋文公时代狐偃、狐毛、赵衰、先轸、先且居等一大堆牛人相继离世,晋襄公不得不裁撤五军为三军,又回到了中军、上军、下军这三军编制。
这样的军事体制改革带来两个严重后果,一是由于人事问题,围绕着三军六卿由谁来担任这样的问题,势必引发新一轮的权力斗争,这样的权力斗争,一直是晋国最大的国内政治问题。
二是由于裁撤军队,给列国诸侯一个感觉:晋国开始衰弱了!
<!-- Ads Codes -->
鲁国当然不敢作多想,哪怕晋国只有三军,仍旧是强大得可怕。但楚国呢?
楚国就觉得有必要抓住机会与晋争雄了。于是,公元前622年以来,楚国先后灭了六国、蓼国、江国等淮水一带的诸侯,并收服了陈国、蔡国等国。
鲁国,必须要重视了。显然,晋国不能明着得罪,楚国则不能明着交好。既然不能明着交好,那就暗着交好。如何暗着来呢?
对,那就是楚国眼下的小兄弟陈国。
鲁国与陈国也就是在鲁庄公时代才开始外交关系的,当时鲁国接纳了陈国内乱中逃亡的一位陈国公子。后来,陈国还因此派出行人赴鲁国聘问,从此两国有了关系。
到了鲁僖公时代,鲁国执政上卿公子季友就与陈国的交情非同一般,甚至打破了大夫无外交的惯例,与陈国公族大夫有着极好的交情。这个交情的结果,到了现在季氏家族第三代的季孙行父了,仍旧在继续着。
季孙行父当然得继续交好陈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联姻陈国。当然,这个联姻,是基于陈国是姒姓诸侯,鲁国是姬姓诸侯,异姓可婚。而且,不是国家层面的联姻,而是大夫层面的联姻。
但是,哪怕是这样的联姻,鲁国必须小心再小心,生怕惹晋国生气。为了避免晋国猜忌,鲁国想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卫成公在晋国先君晋文公时代,两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晋文公死后,卫成公才完全归顺了晋国,成为晋国的铁杆盟友。
历史上,卫国与陈国的关系是巴铁般的关系,两国可以说是同盟了几百年,尤其是中原列国诸侯以宋国为主导时,宋、卫、陈、蔡这四国同盟也是牛哄哄的。
而鲁国与卫国的关系是相当不错,尤其是城濮大战前,鲁国还出兵帮助卫国抵抗晋国。当时的国君仍旧是这个卫成公,卫成公当然也是记着鲁国的好。现在两国都在晋国同盟圈内,关系自然是好的。
既然卫国与鲁国关系不错,且大家都在晋国同盟圈内,陈国是卫国的传统盟友,虽现在归顺了楚国,但鲁国去交好一下陈国,晋国应该不会有多大意见。
那就这样吧,派人去陈国聘问。但明着直接去聘问也有风险,那就将季孙行父欲赴陈国下聘礼的事结合起来吧,由季孙行父明着去陈国娶老婆,带便向陈国聘问!
就是这样一套逻辑:鲁国欲向楚国示好,就通过交好楚国小兄弟陈国的形式来表现。为不敢得罪晋国,鲁国以卫国为中间。鲁卫本是同盟,卫国为中间没有问题,晋国也不会有意见。为交好陈国,却不敢明着聘问,于是想出了大夫联姻的方式,顺便聘问。
唉,鲁国,真的不容易,办点事,都得看晋国脸色。而这样的模式,鲁国夹在晋楚两强争霸中,长期表演着。这肯定是累的,但也许习惯了就好。
一句话,鲁国的对外方针是:小心谨慎,两不得罪!
这里,季氏家族宗主季孙行父就此首次亮相鲁国政坛,接下来,他将在鲁国政坛上频频亮相,成为鲁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1/1942/15114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