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看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569章 鲁哀公问政孔子(1)

第569章 鲁哀公问政孔子(1)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最新网址:m.bqk7.com

    张三回国后,向吴王夫差汇报了见孔子的情况,对孔子推崇之至,强烈建议吴王夫差正式邀请孔子赴吴。

    张三见孔子问巨骨之事很快传遍了吴国,人们都在感叹着鲁国圣人孔夫子的学问,孔子的大名在吴国更盛更响。

    有一个少年,将捧着的一卷竹简轻轻合上,对着自己的父亲道:“待儿子长成,定拜孔夫子为师!”

    这个人叫言偃,此时刚满12岁!

    言偃,字子游,公元前506年出生,卒于公元前443年,吴国人氏,今江苏常熟人赴鲁国,孔门十哲之一。

    此时的言偃,还仅仅是一介少年,有志少年。我们就让言偃先慢慢长大成人吧,在不久的春秋舞台中,自有言偃表现的机会。

    吴王夫差派人接触孔子的事,经孔子学生们之口,很快被鲁国国君鲁哀公以及一众公卿大夫们知道了。

    孔子并没有制止学生们对这件事的宣传,因为孔子真的很想很想让国君鲁哀公记住自己,非常希望自己满腹才华,用于鲁国中兴大业上。

    但以季孙斯为首的三桓,显然不希望在鲁国的政坛上再见到孔子。

    孔子太厉害了。

    想当年,孔子只用了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让整个鲁国翻天覆地,公室权力迅速得到加强,三桓家族势力受到严重影响。

    如今,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可以说是全面掌控了鲁国。此等有利于三桓的政治局面,三桓绝对不容许有人破坏。

    所以,孔子欲在鲁国从政,已然不可能了。

    但是,鲁哀公看上去文质彬彬且对三桓低三下四的,但他的骨子里,流淌着鲁文公、鲁武公、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等一干鲁国着名先君的血,他真的非常非常想重用孔子。

    尤其是听说吴国这样的东夷国家也想重视聘用孔子,鲁哀公坐不住了。

    孔子,是鲁国的孔夫子,是鲁国的圣人,寡人哪怕不能重用他,也要礼待他!或者,寡人就视孔夫子为师,向孔夫子学习礼教文化,学习治国理政,这总可以吧?

    鲁哀公决心已下,他随即召见了孔子。

    孔子非常高兴,见到鲁哀公后,施礼后端坐于侧。

    看着这位身高臂长、和善可亲又两鬓皆霜的魁梧老人,鲁哀公彬彬有礼地问了第一个准备好的问题:“请问夫子,寡人该如何治理国家,以利民众?”

    孔子立即起身,恭敬且肃然道:“主公英明,臣未曾想主公能如此重视治理民众之事。今日此问,实属我鲁国万民之幸也。臣虽不才,敢不尽绵薄之力?

    臣以为,为政之道,首推人道。

    政者,正也。国君正,则民众亦正。国君若不正,则民众无所适从。”

    鲁哀公问道:“请夫子赐教,如何才能推行人道呢?”

    孔子道:“夫妇有别,男女有亲,君臣有信。能做到这三点,那一切都正了。”

    鲁哀公道:“尽管寡人德才不足,但听夫子所言,亦有心实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但不知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呢?”

    孔子道:“古之先贤治政,以爱人为要。欲行爱人,礼仪为要。推行礼仪,恭敬为要。恭敬之事,婚姻为要。故天子、诸侯大婚之时,着冕服而亲迎,以示敬慕之情。

    君子敬之,以礼维之,故能亲之。若不敬,则失礼,必无亲。不敬不亲即不尊,不尊必无爱。故臣以为,爱与敬,乃治政之本也。”

    <!-- Ads Codes -->

    鲁哀公细细咀嚼了一会孔子这番关于爱与敬的理论,皱了皱眉道:“诚如夫子所言,与治政无上精妙。但寡人还是认为,大婚之日,天子诸侯这样的人要着冕服亲自去迎亲,是不是过于隆重了呢?”

    孔子严肃道:“主公差矣!婚姻乃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是两个异姓宗族共结连理,目的是为了存续祖脉,使天地、宗庙、社稷的祭祀延续不断。这等重要之事,主公怎可言过于隆重呢?”

    鲁哀公脸一红,忙起身施礼,谦逊道:“寡人浅陋无知,请夫子恕罪。夫子所言,寡人敢不听从?只是寡人德疏才浅,在夫子面前又不会说话,难以表达言词,让夫子见笑了。”

    鲁哀公如此谦逊有礼,让孔子非常感慨。

    他相信国君是一位有大仁大爱的人,更是一位孜孜求学的人,是一位有意好好治国理政的国君。

    而自己的理念与主张,正需要通过这样的国君宣传并实践之。

    怀着激动的心情,孔子认真对鲁哀公道:“那臣斗胆向主公再讲讲天子诸侯的婚姻。

    主公,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理应隆重。

    为天子诸侯者,内治宗庙之礼,以配天地之神;出治直言之礼,以立上下之敬。如此,于事不合规就可以更正,于国秩序有乱就可以振兴。这就是为政以礼为根本的道理。”

    见鲁哀公还在咀嚼着自己的话,孔子举例并解释道:“主公,古之夏、商、周三代明君,一定尊重、爱护自己的妻与子,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妻乃家内之主,子乃祖先之后,岂敢不敬呢?因而,君子无不敬重的。

    君子言敬重,最重要的是敬重自己。因为自己是父母所衍生的支脉,怎敢不敬呢?如果不敬重自己,那就是损害父母;损害父母就是损害自己的根本。

    根本受损,其枝叶也因此而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自身、妻子、儿女这三者,百姓也像国君一样都是有的。所以,治国之道,应通过自身想到百姓之身,通过自己的儿子想到百姓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妻子想到百姓的妻子。

    国君能做到这三方面的敬重,那么教化就通行天下了,这是以前太王治国之道。主公若能行之,则治理国家必定和顺安平。”

    鲁哀公非常感慨,孔子的话非常浅洁易懂。

    婚姻,并非是两个人的事,而是合二姓之好,续接祖先后裔,为百姓示范,故应敬慎郑重。

    婚事礼节虽隆重,但其意义深远。身为国君,要与妻、子一起祭祀宗庙天地,对内主持先祖祀祭,对外治理国家,敢不重视?

    这正是孔子的“君子无不敬”理念,君子,不但要敬爱妻与子,更重要的是敬爱自己。

    敬爱自己,是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因为自己是父母所生。

    到后来,《弟子规》有言:“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让父母亲忧虑。自己做出伤风败德的事,必然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敬重自己是基础,然后是敬重他人,敬爱他人的妻与子。

    以此礼治国,当然能使国家和顺,社会安宁。

    治国之前,必先齐家。

    家庭幸福和睦了,社会也将变得和谐安定,国家因此繁荣昌盛。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1/1942/15118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