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看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586章 计穿九曲明珠线

第586章 计穿九曲明珠线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最新网址:m.bqk7.com

    正热烈着呢,突然公良孺急急前来,对孔子施礼道:“夫子,国君有事相请。”

    陈侯又有何事?孔子带着端木赐、仲由、颜回等几个弟子跟着公良孺去陈宫。

    路上,孔子向公良孺探听相关情况。

    公良孺叹着气,一边摇头一边向孔子汇报。

    原来,在咄咄逼人的吴国不断威胁下,陈国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陈国,必须抱紧一根大腿。否则,极有可能如蔡国一样,被迫离开故土,迁移至吴国。

    这根大腿,陈国却很难选择。

    朝臣分成了两派,亲楚派和亲晋派。此时,新晋派貌似占了上风。

    毕竟,陈国一直未加入反晋联盟。而此时的晋国,平叛形势一片大好,晋国中军元帅赵鞅甚至敢出兵威逼周王室。

    至于齐国、郑国、卫国等反晋联盟圈的诸侯列国,一个个江河日下。

    宋国甚至直接向晋国示好,对此前的反晋思想予以了检讨,并以讨伐曹国、郑国等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布宋国将继续尊晋国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的决心。

    陈国,还是跟着晋国吧。

    但,那就意味着陈国必将背弃曾经的盟友楚国,而楚国此时已经恢复了元气,一旦陈国亲晋,那楚国定然发怒。

    想当年,楚国一怒,就把陈国给灭了。

    想到这里,陈湣公不寒而栗。

    从内心上讲,陈湣公是亲楚的。毕竟,陈国虽然历史上曾被楚国所灭,但楚国很快就让陈国复了国。

    由于与楚国接壤,陈国与楚国之间早就有了民间的互相融合。

    唉,难呐。如果命运可以选择,寡人才不想当这破国君哩。

    突然想起孔子就在陈国,所以陈湣公想请孔子帮自己出出主意。

    陈湣公忧心冲冲,近侍陈三给他倒上茶,陈湣公甚至都有点羡慕这些近侍了。只需要贯彻执行上级的命令即可,不需要绞尽脑汁想着什么国计民生大事要事。

    近侍陈三倒了茶水后,退至一边。陈湣公看着陈三,想起一事,问道:“陈三,寡人那颗冠珠,穿好了吗?”

    陈三忙惶恐伏地请罪:“主公,那冠珠,乃九曲明珠。臣无能,费心尽力无数次,均未能穿线。”

    陈湣公叹了口气,道:“这也难怪你,寡人自得到此珠后,无人能成功。”

    这颗明珠,乃陈国复国之时,由楚国先君楚平王所赠。

    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心念坚定,排队万难,终归能有始有终。

    这是楚平王当初对自己的爷爷、陈国先君陈惠公的勉励,希望陈国复国后,楚陈两国能够摒弃前嫌,世代友好。

    爷爷陈惠公,父亲陈怀公都对楚国心存感激。陈湣公心心念着这颗九曲明珠,这是陈国与楚国友好的象征。

    如今,珠线已断。

    楚国,被吴国击败后,元气大伤。陈国,是否要继续走亲楚路线?

    已断的珠线,是否意味着陈国应该放弃此前的追随楚国路线?

    珠线,还能续否?

    陈湣公正胡思乱想着,大夫公良孺带着孔子等人进见。

    孔子施礼后,问陈湣公:“刚刚,丘见陈侯叹气,不知为何事烦忧?”

    陈湣公忙道:“哦,夫子请上坐,给夫子上茶。”

    然后随口道:“寡人手头一九曲明珠,因无法穿线,故不能嵌冠。唉,想想寡国,虽小但亦有人口百万,居然无一人能穿一珠,不由叹气,正好被夫子所见,实在尴尬。”

    孔子笑道:“居然有这事?陈侯不妨予丘一观?”

    陈湣公命近侍陈三将九曲明珠取来,交给孔子:“夫子,此珠乃多年前楚子所赠,因其孔极细且多曲折,故一直无法穿线。”

    孔子仔细看了看明珠,见珠圆润亮白,比寻常珍珠要大上数倍。中有一孔,穿透两端。

    令人称奇的是,此孔并非直孔,而是在珠中间蜿蜒曲折。也不知是哪位巧匠,居然能在珠上打出如此曲折之孔,更能够穿线而挂。

    想必是年代久远,故原先所穿丝线磨断。陈湣公不知用了多少办法,结果陈国宫中无人能穿。

    朝中大臣,谁不知陈湣公此番拿出九曲明珠之意?

    亲晋派顿时乐了:主公喂,珠线已断,已不能续喽。楚国,不值得陈国追随了。

    意识形态之争,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尤其是受科学技术极端限制的春秋时期,一个今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足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

    孔子何许人也?岂有不知之理?

    在陈国三年,已经让孔子对旁边的楚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楚子有德啊。

    嗯,是时候好好介绍一下楚国了,尤其是要介绍一下此时的楚国国君楚昭王。

    孔子说楚子有德,讲的就是楚昭王是一位明君!

    楚昭王熊轸,自公元前516年继任楚王以来,经历了可谓楚国自建国以来最羞辱的一段历史。

    <!-- Ads Codes -->

    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二十万楚军被三万吴军击败,楚国都城郢都被占领。吴军在郢都大举烧杀抢掠,给春秋列国留下了暴军、兽军形象。

    少年楚昭王在国家将亡的危难时刻,以火燃象尾之计,率楚国大夫宫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逃离郢都。

    楚昭王号召全国人民勇敢站起来,奋起抗击万恶的吴国侵略者。

    国家危亡之际,楚国上至楚王、王族子弟和公卿大夫,下至普通民众,“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级英雄形象。

    楚昭王长庶兄公子申坚决响应,果断树起王旗,安定人心,招集散兵,组织楚国人民抗战。

    楚国大夫申包胥只身赴秦国,哭秦廷,得援兵。

    最终,楚国上下同仇敌忾,加上秦国的援助,并于公元前505年6月,于稷邑大败吴军,一举将吴国侵略者赶出了楚国。

    孔子在陈国期间,听闻了大量关于楚昭王的故事。

    据说,楚昭王返回郢都后,并没有回寝宫休息,更没有面对残破的郢都和楚王宫一蹶不振。

    楚昭王甚至没有来得及去安慰探望饱受吴军暴行欺侮的夫人,回郢都后的第一件事,是率众臣祭告宗庙,向历代先王告罪,然后查看祖先陵墓是否受到破坏。

    要知道,包括楚昭王夫人在内的后宫佳丽均失身于吴军将士,楚昭王夫人认为自己没脸见大王,再加上楚昭王一回郢都并没有直接来探望自己,伤心之下,自尽于楚王宫!

    楚昭王伤心不已,他立即传令:后宫之辱,实乃不谷之过,众女休得多想,照常上班下班。

    回郢都后的第一次朝会,楚昭王并没有因赶走了吴国侵略者而面有丝毫喜悦之色。面对群臣,楚昭王沉声道:

    “不谷任用奸人,导致国家到了败亡边缘。如果没有众卿家,楚国哪还能见天日?不谷哪还能坐在此位?

    一切,都是不谷之罪,而大楚如今光复,全凭众卿之力,不谷代表历代先王,向众卿致谢!”

    说罢,楚照王站起来,向众臣俯首请罪。

    此举令楚国上下心里感慨万分。楚王谦虚有礼,楚国有望啊。

    然后,楚昭王犒赏来援秦军将佐,抚恤死难的将士,备礼遣使赴秦国致谢。

    再是率众官至军营,重赏有功之臣,犒赏全体将士,厚恤死难的士兵家属。

    楚昭王所为,无可挑剔,楚国上下都对这位年轻的楚王无比拥戴。

    随后,楚昭王命楚军主动出击,于公元前505年9月灭了助纣为虐的唐国。

    吴国强势报复楚国,先于公元前505年大败楚国盟国越国,再于公元前504年大破楚国水师,兵锋再次直指楚国。

    面对吴国的猖狂进攻,年轻的楚昭王心坚如铁,发誓坚决抗击吴国。

    经历了苦难的楚昭王更非凭一时之气而失心中方寸,他下令迁都以避吴锋芒,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治、安民卫国、强化军力的措施。

    据说,楚昭王实施了轻瑶蒲赋、善待百姓的亲民政策,楚国国力迅速恢复。

    公元前496年,楚昭王又先后率军灭了曾助纣为虐站队吴国侵入楚国的顿国、胡国。

    楚国,再次以强国的形象展现在春秋江湖!

    收拾了顿国和胡国后,楚昭王命楚军包围引发吴楚柏举之战的罪魁祸首蔡国,逼迫蔡国不得不向吴国方向迁都,以避开楚国报复。

    公元前491年夏季,楚国攻下夷虎,开始策划重回中原争霸。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楚王,令孔子也心生仰慕。

    如今,陈国居然还要纠结亲楚还是亲晋,这样的国家,实在没有前途了。

    考虑到自己在陈国这几年,这位陈侯对自己还算客气,那自己总得为陈侯出点谋划点策吧。

    孔子心中有数。他将陈湣公递给自己的那颗九曲明珠看了又看,对陈湣公道:“确实,要将丝线从中穿过,难。但事在人为,只要坚定信念,没有办不到的事。”

    陈湣公疑惑道:“夫子真能成功?”

    孔子对陈湣公道:“穿此九曲明珠,又有何难哉?子渊,汝来一试。”

    颜回微笑上前,接过九曲明珠,细细看了一番后,对陈湣公道:“君侯,请以此试之:蜜汁润珠孔,蚕丝粘蚁尾,蚁珠置于匣,密盖置一夜。”

    此言一出,满朝皆叹服。不需要试验,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可以想象,拖着一根蚕丝的蚂蚁,受蜜计之诱,必穿孔而入珠,固定能将蚕丝带入珠孔。

    一旦极细蚕丝入珠孔,再导之以较粗丝线,岂不是成了?

    孔子弟子,不愧个个英杰之士也。

    陈湣公感慨万分,天意也,九曲明珠成功穿孔,这意味着陈国得顺应天意,紧紧追随楚国!

    颜回之法,又是如何得知呢?

    当陈湣公细问颜回时,颜回谦恭道:“此实非回之计,乃乡野采桑女之法也。”

    陈湣公疑惑道:“子渊先生说是乡野采桑女之法,不知此采桑女在何处?”

    颜回微微一笑,答道:“贵国境内,但凡采桑者,均应知此法。君侯,高手在民间呐。”

    原来,在陈国这些年,孔子与众弟子经常走村入户,了解陈国风土人情,宣传儒家礼教。

    借蚁鼠穿孔,于民间甚为流行。颜回正是在某次于乡间,发现一采桑女用此法穿珠,故学而得之。

    今于陈国朝堂讲来,顿时帮陈湣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九曲明珠穿线难题。当然,也展示了儒门弟子的智慧。

    陈国公卿大夫们,往往居于都市,进出朝堂,却对该些民间技艺知之甚少。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乃求学之道也。

    陈湣公心中大定,对孔子施礼以谢。他决定重用孔子师徒。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1/1942/15118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