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为政以德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最新网址:m.bqk7.com

    这一次,孔子与叶公围绕着治政依法还是依德的问题开展了辩论,谁也没辩过谁。

    反倒是自己的弟子中,隐隐有几位被叶公的以法治政理念给吸引了过去。

    想当年孔子在鲁国治政时,少正卯的思想非常前卫,也吸引了大量孔子弟子。最后,孔子不得不以少政卯严重违法而诛杀了他,这才将众弟子给拉回到孔门。

    自己治国理政的理念,如果连自己的弟子都动摇了,那自己是完完全全失败了,还谈什么让楚王或者其他列国诸侯接受自己的治政理念?

    所以,孔子必须要向弟子们把为何以坚持以德治政的道理讲透。

    绝对不允许再有自己的亲传弟子怀疑自己学术思想的事发生!

    孔子严肃对众弟子解释道,为政者,必须推行德治,而不是靠严苛的刑法。如果实行德治,无论是公卿大夫,还是民众百姓,自然而然会团结在执政者身边。

    孔子指着天上群星,对众弟子道:“二三子,可见北辰乎?无论天道如何运转,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即北极星。孔子举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无论天体如何运转,但北极星始终位于天穹中央,群星围绕北极星而转。

    在孔子眼里,这个北辰,即坚持以德治政的国君。天上群星,即因此而心服口服的群臣与百姓。

    众弟子皆点头,表示认可。

    仲由却看了看浩瀚的星空,貌似还有点不解,问道:“夫子所言,定然错不了。但弟子还是觉得,为政者,既要德治,也要法治,两手都要抓。”

    孔子微微摇了摇头,对众弟子道:“子路所言,貌似有理,但不合礼教。二三子切记,为政者,如果强调用法制禁令去约束百姓,百姓心中只有对法制禁令的恐惧。

    百姓所言所行,无非是为了逃避法制惩处,即使因此而实现治理有序,那也是表象,因为百姓心中,并未坚定其廉耻之心。

    如果为政者推行德治,以上率下,用礼制教化百姓,百姓所言所行,皆发乎内心,因此而坚定其廉耻之心。百姓有了廉耻之心,又何来违法乱纪?”

    众人纷纷称善,仲由也摸了摸头,讷讷道:“弟子虽然学了很多夫子的道理,对以德治国自然是懂的。只是,这些年追随夫子走了不少国家,总觉得列国诸侯皆有不同国情,治政也应有所不同。”

    孔子严肃道:“德治的根本在于礼制,礼制自先贤周公制订以来,已然非常规范。

    列国诸侯各有不同,关键就在于基本摒弃了周公礼制,这才导致列国内乱不已,列国争斗不已。

    二三子切记,治国理政,万万不可荒废礼教,这是根本,刑法只是辅助而已。”

    众人皆不语了,仲由还是在内心嘀咕着,总觉得老师所言存在一些欠缺,但自己又说不上来。

    想起孔子将要赴楚国为官,仲由不禁问道:“那夫子一旦入楚为官,推行礼教势在必行。但看楚国的情况,能成功吗?”

    孔子信心满满,严肃道:“子路差矣,只要能够推行礼教,天下都可以治理,何况一个楚国?”

    见仲由张口欲语,孔子有点生气,他对仲由道:“子路,吾所言,汝真的懂了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是智慧。”

    仲由面红耳赤,再也不敢插话了。

    孔子想了想,觉得自己对仲由有些过分,叹了口气,道:“如果为师之主张,在楚国无法推行,那就在列国诸侯也无法推行了。

    如果真的那样,那为师将乘小舟而赴海外,海外亦有百国,总有一地可遂吾志!”

    <!-- Ads Codes -->

    众人皆不语,仲由更是脸涨得通红,觉得自己刚才的提问触及了孔子内心之痛,心下甚为自责。

    是的,大周王朝最正宗的宗邦鲁国,都没能让孔子顺利推行礼教,这中原列国,还有哪个国家可以让孔子的理想付诸实践?

    见众弟子皆低首不语,孔子突然朗声笑道:“如果为师真的要赴海外,估计真正能够追随为师身边的,也就子路吧。”

    众人皆尴尬不已,仲由则有些自得。

    孔子此语,绝对不是随口说说,因为自从仲由拜孔子为师这么多年来,无论孔子在鲁国,还是去齐国、卫国、宋国、曹国、陈国以及现在到了蔡国,众多孔子弟子中,也就仲由始终陪伴着孔子!

    仲由见孔子如此评价自己,不由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咧着嘴笑了起来。

    孔子一看,又好气又好笑,他微微摇了摇头,对仲由道:“子路啊子路,汝亦勿得意,为师之所以说汝能追随,主要还是因为汝勇武,至于汝其他的才能,还是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

    众人这才明白,孔子并非刻意要抬高仲由,而是众弟子中,也唯有仲由不但勇武有力,而且确实对孔子忠贞不二。

    这样的人,既有保护孔子的能力,也有甘愿追随的自觉。

    谁都愿意追随孔子,但并非是谁都有能力保护好孔子。

    孔子是一个率真的人,他对弟子们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直言直语,从不文过饰非。

    刚评价了仲由,孔子又把颜回叫过来,让颜回站在众弟子面前,道:“刚才,为师提醒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二三子都要切记。

    大家再看子渊,每次为师讲学,子渊必认真听讲,且从不质疑与反对,‘终日不违’。

    一开始,为师认为子渊愚笨。但后来,为师多次观察子渊私下里与众弟子研讨学业,发现子渊非但掌握了为师所授之学业,甚至有不少方面超越了为师。

    子渊并非愚笨,也并非他不懂装懂。他爱动脑筋,总能独立思考,并有自己的见地。这样的学生,为师认为,足可以成为表率了。二三子,做学问,就应如子渊一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颜回被表扬得不好意思起来,这是孔子不止一次表扬颜回的学问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自己。

    孔子绝对不是忌贤妒能的人,尽管后来曾经有人说孔子不少弟子比孔子还贤,孔子内心也有过不痛快。但他对弟子的了解是客观的,也并不因为自己教出来的弟子超越了自己而诋毁。

    孔子只是直率而已,对自己的弟子,尤其是自己一直很欣赏的弟子,表扬和批评都是赤裸裸的。

    如孔子表扬端木赐通达物理,表扬仲由勇敢果决,表扬冉有多才多艺,都是治政人才。但也批评端木赐虽精于商道但学问不足,批评冉有不直言劝谏。

    至于批评仲由的话,那是常态化的。

    后世的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相信孔子是赞同这句名言的。

    在我们对孔子的认知中,尤其是通过《论语》、《孔子家语》等记录孔子言论的史料,我们总能发现孔子是经常与自己的学生在一起的。

    正因为经常在一起,所以孔子就有了对自己学生评价的资格。

    孔子曾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用现代的话讲,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观其言行的目的,观其言行的动机,观其专注的领域,就会了解这个人。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1/1942/15118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