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吴国来了
推荐阅读:重生之道修今生、龙狱战神、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阳光佐助,从论坛走向忍界最强、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全科医生多会亿点很合理吧、我在异世封神、最强巅峰高手、我以狐仙镇百鬼、
最新网址:m.bqk7.com
对孔子来说,楚昭王之死终于让他放弃了在楚国出仕的打算。
其实,此时的孔子早就心生放弃政坛之念了。
是的,孔老夫子,你早就应该放弃当官之念了。你的专业,在于治学,在于儒家,在于传道授业。
当官嘛,但凡是个人就能当。
快点回去吧。
孔子终于要北上回鲁国了。看着弟子们收拾着行李,孔子唏嘘不已。
梦幻般的楚国之行。
自己的祖国鲁国又如何了呢?
这个时代惊艳于春秋的,不是鲁国,而是鲁国的孔子。所以,我们一直在讲孔子。
可怜的鲁国,确实已经被我们忽视了。那就这样吧,就让孔老夫子慢慢回国吧,也许他的回国之途,并不那么顺利,我们得回过头去讲这个时候的鲁国了。
对了,为了将鲁国的情况弄清楚,孔子师徒商议了一番,终于决定先让端木赐回鲁国打前站。
端木赐早就想好了,一到鲁国,他就去找同窗冉求。此时的冉求,正在鲁国执政上卿季孙肥家里担任家宰。
端木赐告别孔子,先行一步回鲁国。
我们得先理理鲁国的政坛情况,再交待交待鲁国的国际环境。
国君是鲁哀公,姓姬名将,鲁定公之子,于公元前495年继任鲁国国君。当然,此时的鲁国国君这个职位,放在整个鲁国政坛,那叫闲职。
因为鲁国的大小事务,几乎不关国君的事。
传统上,诸侯国君身负两大主体责任,即祭祀神明和维持法度,但春秋走到了这个时候,鲁国国君只剩下一个主体责任了,祭祀神明。
维持国家法度的大小事务,包括军事、外交、治国理政等等,都是三桓的。
此时的三桓,当然还是传统的季氏、叔氏、孟氏三大家族。
祖国鲁国,国君为鲁哀公,已经当了五年国君了。鲁哀公的工作与生活比较轻松,因为整个鲁国都被三桓牢牢掌控着。
代表鲁国行走在春秋江湖的是鲁国政坛人物,主要的还是卿大夫们。鲁国的卿大夫们,此时为大司徒季孙肥,大司马叔孙州仇,大司空仲孙何忌,大司寇公鉏极,大司士子叔还。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鲁国前执政上卿季孙斯已经于公元前492年去世了,这位强悍的季氏宗主一去世,季氏家族发生了重特大变故,季孙肥杀了兄弟,窃取了宗主之位。
季孙斯去世前曾留下遗言,召回流亡国外的孔子回国治政。但季孙肥得位不正,根本没把父亲的这道遗命贯彻落实到位。
作为鲁国的实际掌权人,季孙肥一出道,就表现出了鲁国政坛强势人物的形象。
首先,他被史料记录的,是杀兄弟夺宗主之位。
然后,是趁晋国、楚国、齐国等大国无力他顾之际,果断向传统世仇邾国下手,于是,邾国被鲁国整惨了,整个国家已然四分五裂,城邑不断被鲁国侵占。
前面我们讲过,这是鲁国的国际眼界,主要的就是邾国。
邾国,完全成了鲁国嘴边的肉,不趁你病要你命,那就不是鲁国了。
公元前493年,鲁国进攻邾国,邾国根本不是鲁国对手,只好割让地盘给鲁国,两国订立盟约后鲁军撤退。
公元前492年冬,鲁国撕毁盟约,再次进攻邾国。
本来,晋国也好,楚国也好,齐国也好,谁都没心思来管你鲁国与邾国这档子事,鲁国狠揍邾国爽得不要不要的,但是,有一个诸侯国不高兴了。
那就是已经崛起于春秋江湖的吴国。
吴国早就有意剑指中原了,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邾国,眼看得不到中原列国诸侯盟主晋国的庇护,也得不到强大的齐国的庇护,终于转而投向了曾经的东夷小国吴国。
吴国,终究与鲁国要发生政治与军事上的关系。
<!-- Ads Codes -->
只是鲁国根本未曾想到,曾经出过文化奇才延陵季子的吴国,到后来会让鲁国在文化礼仪上蒙受奇耻大辱。
而且,吴国与鲁国发生政治与军事上的关系,在鲁国看来,完全是邾国的事。但在吴国看来,则是北上中原称霸春秋江湖的事。
称霸江湖,鲁国永远都是一个重要跑龙套的存在,是衬托霸主的那个重要角色。
吴国的北上中原路线是两条,一条是西北向陈蔡用兵,威服陈国、蔡国,压制强大的楚国。
一条是越过淮水北进山东,剑指齐国、鲁国这样的传统山东大国,威服鲁国、邾国等山东诸侯,压制强大的齐国。
两条北上路线,最终将交汇于一点,那就是直面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晋国。
拿下晋国,吴国将成就春秋霸主!
这是自认为已经平定了南患越国之后的吴国夫差为吴国谋划的伟大战略构想,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吴国该称霸江湖了。
鲁国看不到吴国的这个战略构想,鲁国眼里只有邾国,而邾国居然投向了吴国,这就将本就需要一个借口北上的吴国找到了出兵理由。
鲁国一边派出卿大夫子叔还紧急南下与吴国交涉,解释鲁国与邾国的历史恩怨,向吴国示好,一边紧急联系反晋联盟盟主齐国。
但齐国却出了大事。
齐国的大事,我们在《齐国风云》里讲得很详细,那就是公元前491年,齐国一代雄主齐景公去世了,结果被长期战争拖累的齐国,爆发了重大内乱。
内乱的经过我们不说了,反正结果就是齐景公去世后,齐景公的幼子公子荼继任为齐国国君,史称晏孺子。
为了让晏孺子顺利继位,齐国两位世裔卿大夫国夏、高张将齐景公的众多儿子赶到到莱地。
被流放到莱地的齐国公子哥们不想继续伸着脖子挨刀,结果一到莱地,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流亡去了卫国,公子锄、公子阳生流亡去了鲁国。
齐景公晚年这一昏招,使齐国大夫、阴谋家田乞看到了机会,他抓住齐国公室子弟对齐国国君众叛亲离、齐国众大夫心生不满之际,联合鲍牧发动政变。
田乞,齐国田氏家族宗主,田氏家族自齐桓公时代落户齐国,数代以来施恩于民众,甚得民心。
鲍牧,齐国鲍氏家族宗主,祖上为大名鼎鼎的齐桓公时代的相国鲍叔牙,功勋家族,且素有贤德。
两大家族联手,上有齐国大夫支持,下有国内士民的拥护,政变取得了成功,齐国国君晏孺子被杀,公子阳生被扶立为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悼公。
这次政变的结果,是齐国传统大家族国氏、高氏、晏氏、弦氏等被灭的灭,被驱逐的驱逐,齐国政坛归于田氏、鲍氏两大家族。
再接下来,田氏家族又以阴谋排挤了鲍氏家族,终于,如鲁国、晋国、郑国等国一样,国君成了傀儡,卿大夫把持了国政。
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是掌握齐国政坛的,是一介纯粹外来户,田氏家族。
周武王分封给功勋重臣姜子牙的齐国,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姜氏家族,但实际上已经被田氏家族统治。
再过几十年,这个田氏家族将完全取代姜氏家族,在名义上也成了齐国的统治者。
这便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田氏齐国。
而现在,齐国经历了这一场血雨腥风的政变,再加上十余年来齐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打晋国,国力衰败得不成样子了。
你说,雄才大略的吴王夫差,不会趁机抓住机会北上?
但鲁国却还只把眼光放在邾国这点事上,根本没想过,随着齐国的衰弱,吴国直接越过淮水北上山东,已经没有多少困难了。
吴国这样的大老虎一来,你鲁国有好日子过么?
鲁国派出卿大夫子叔还赴吴国,与吴国代表在柤地商议国际大事终于达成了共识:吴国不干涉鲁国与邾国的事,但不要过分。鲁国要协助吴国北上争霸。
两国就这样达成了战略合作,但并未订立同盟盟约。在鲁国眼里,你吴国只是一个军事大国,绝对不是政治大国、文化大国,仍旧属于东夷范畴。
在吴国眼里,要用得着你鲁国时,就用一用。用不着你鲁国时,就干脆出兵打一顿。
这个年头,除了你鲁国这样的大傻蛋,谁还信盟约这档子事?
对孔子来说,楚昭王之死终于让他放弃了在楚国出仕的打算。
其实,此时的孔子早就心生放弃政坛之念了。
是的,孔老夫子,你早就应该放弃当官之念了。你的专业,在于治学,在于儒家,在于传道授业。
当官嘛,但凡是个人就能当。
快点回去吧。
孔子终于要北上回鲁国了。看着弟子们收拾着行李,孔子唏嘘不已。
梦幻般的楚国之行。
自己的祖国鲁国又如何了呢?
这个时代惊艳于春秋的,不是鲁国,而是鲁国的孔子。所以,我们一直在讲孔子。
可怜的鲁国,确实已经被我们忽视了。那就这样吧,就让孔老夫子慢慢回国吧,也许他的回国之途,并不那么顺利,我们得回过头去讲这个时候的鲁国了。
对了,为了将鲁国的情况弄清楚,孔子师徒商议了一番,终于决定先让端木赐回鲁国打前站。
端木赐早就想好了,一到鲁国,他就去找同窗冉求。此时的冉求,正在鲁国执政上卿季孙肥家里担任家宰。
端木赐告别孔子,先行一步回鲁国。
我们得先理理鲁国的政坛情况,再交待交待鲁国的国际环境。
国君是鲁哀公,姓姬名将,鲁定公之子,于公元前495年继任鲁国国君。当然,此时的鲁国国君这个职位,放在整个鲁国政坛,那叫闲职。
因为鲁国的大小事务,几乎不关国君的事。
传统上,诸侯国君身负两大主体责任,即祭祀神明和维持法度,但春秋走到了这个时候,鲁国国君只剩下一个主体责任了,祭祀神明。
维持国家法度的大小事务,包括军事、外交、治国理政等等,都是三桓的。
此时的三桓,当然还是传统的季氏、叔氏、孟氏三大家族。
祖国鲁国,国君为鲁哀公,已经当了五年国君了。鲁哀公的工作与生活比较轻松,因为整个鲁国都被三桓牢牢掌控着。
代表鲁国行走在春秋江湖的是鲁国政坛人物,主要的还是卿大夫们。鲁国的卿大夫们,此时为大司徒季孙肥,大司马叔孙州仇,大司空仲孙何忌,大司寇公鉏极,大司士子叔还。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鲁国前执政上卿季孙斯已经于公元前492年去世了,这位强悍的季氏宗主一去世,季氏家族发生了重特大变故,季孙肥杀了兄弟,窃取了宗主之位。
季孙斯去世前曾留下遗言,召回流亡国外的孔子回国治政。但季孙肥得位不正,根本没把父亲的这道遗命贯彻落实到位。
作为鲁国的实际掌权人,季孙肥一出道,就表现出了鲁国政坛强势人物的形象。
首先,他被史料记录的,是杀兄弟夺宗主之位。
然后,是趁晋国、楚国、齐国等大国无力他顾之际,果断向传统世仇邾国下手,于是,邾国被鲁国整惨了,整个国家已然四分五裂,城邑不断被鲁国侵占。
前面我们讲过,这是鲁国的国际眼界,主要的就是邾国。
邾国,完全成了鲁国嘴边的肉,不趁你病要你命,那就不是鲁国了。
公元前493年,鲁国进攻邾国,邾国根本不是鲁国对手,只好割让地盘给鲁国,两国订立盟约后鲁军撤退。
公元前492年冬,鲁国撕毁盟约,再次进攻邾国。
本来,晋国也好,楚国也好,齐国也好,谁都没心思来管你鲁国与邾国这档子事,鲁国狠揍邾国爽得不要不要的,但是,有一个诸侯国不高兴了。
那就是已经崛起于春秋江湖的吴国。
吴国早就有意剑指中原了,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邾国,眼看得不到中原列国诸侯盟主晋国的庇护,也得不到强大的齐国的庇护,终于转而投向了曾经的东夷小国吴国。
吴国,终究与鲁国要发生政治与军事上的关系。
<!-- Ads Codes -->
只是鲁国根本未曾想到,曾经出过文化奇才延陵季子的吴国,到后来会让鲁国在文化礼仪上蒙受奇耻大辱。
而且,吴国与鲁国发生政治与军事上的关系,在鲁国看来,完全是邾国的事。但在吴国看来,则是北上中原称霸春秋江湖的事。
称霸江湖,鲁国永远都是一个重要跑龙套的存在,是衬托霸主的那个重要角色。
吴国的北上中原路线是两条,一条是西北向陈蔡用兵,威服陈国、蔡国,压制强大的楚国。
一条是越过淮水北进山东,剑指齐国、鲁国这样的传统山东大国,威服鲁国、邾国等山东诸侯,压制强大的齐国。
两条北上路线,最终将交汇于一点,那就是直面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晋国。
拿下晋国,吴国将成就春秋霸主!
这是自认为已经平定了南患越国之后的吴国夫差为吴国谋划的伟大战略构想,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吴国该称霸江湖了。
鲁国看不到吴国的这个战略构想,鲁国眼里只有邾国,而邾国居然投向了吴国,这就将本就需要一个借口北上的吴国找到了出兵理由。
鲁国一边派出卿大夫子叔还紧急南下与吴国交涉,解释鲁国与邾国的历史恩怨,向吴国示好,一边紧急联系反晋联盟盟主齐国。
但齐国却出了大事。
齐国的大事,我们在《齐国风云》里讲得很详细,那就是公元前491年,齐国一代雄主齐景公去世了,结果被长期战争拖累的齐国,爆发了重大内乱。
内乱的经过我们不说了,反正结果就是齐景公去世后,齐景公的幼子公子荼继任为齐国国君,史称晏孺子。
为了让晏孺子顺利继位,齐国两位世裔卿大夫国夏、高张将齐景公的众多儿子赶到到莱地。
被流放到莱地的齐国公子哥们不想继续伸着脖子挨刀,结果一到莱地,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流亡去了卫国,公子锄、公子阳生流亡去了鲁国。
齐景公晚年这一昏招,使齐国大夫、阴谋家田乞看到了机会,他抓住齐国公室子弟对齐国国君众叛亲离、齐国众大夫心生不满之际,联合鲍牧发动政变。
田乞,齐国田氏家族宗主,田氏家族自齐桓公时代落户齐国,数代以来施恩于民众,甚得民心。
鲍牧,齐国鲍氏家族宗主,祖上为大名鼎鼎的齐桓公时代的相国鲍叔牙,功勋家族,且素有贤德。
两大家族联手,上有齐国大夫支持,下有国内士民的拥护,政变取得了成功,齐国国君晏孺子被杀,公子阳生被扶立为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悼公。
这次政变的结果,是齐国传统大家族国氏、高氏、晏氏、弦氏等被灭的灭,被驱逐的驱逐,齐国政坛归于田氏、鲍氏两大家族。
再接下来,田氏家族又以阴谋排挤了鲍氏家族,终于,如鲁国、晋国、郑国等国一样,国君成了傀儡,卿大夫把持了国政。
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是掌握齐国政坛的,是一介纯粹外来户,田氏家族。
周武王分封给功勋重臣姜子牙的齐国,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姜氏家族,但实际上已经被田氏家族统治。
再过几十年,这个田氏家族将完全取代姜氏家族,在名义上也成了齐国的统治者。
这便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田氏齐国。
而现在,齐国经历了这一场血雨腥风的政变,再加上十余年来齐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打晋国,国力衰败得不成样子了。
你说,雄才大略的吴王夫差,不会趁机抓住机会北上?
但鲁国却还只把眼光放在邾国这点事上,根本没想过,随着齐国的衰弱,吴国直接越过淮水北上山东,已经没有多少困难了。
吴国这样的大老虎一来,你鲁国有好日子过么?
鲁国派出卿大夫子叔还赴吴国,与吴国代表在柤地商议国际大事终于达成了共识:吴国不干涉鲁国与邾国的事,但不要过分。鲁国要协助吴国北上争霸。
两国就这样达成了战略合作,但并未订立同盟盟约。在鲁国眼里,你吴国只是一个军事大国,绝对不是政治大国、文化大国,仍旧属于东夷范畴。
在吴国眼里,要用得着你鲁国时,就用一用。用不着你鲁国时,就干脆出兵打一顿。
这个年头,除了你鲁国这样的大傻蛋,谁还信盟约这档子事?
本文网址:http://www.bqk7.com/xs/1/1942/15118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k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